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2.
乳酸菌跟人和动物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乳酸菌的发酵机理和生物学特性所制成的发酵饲料,由于具有风味独特,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原料广泛,以及对肠道腐败菌和病原菌独特的抑制作用,使它成为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4.
·免疫的作用·什么叫做免疫力?所谓免疫力,一般认为是指"对疾病的抵抗力"。具体地说,就是指"人体对外来异物的抵抗力"。免疫力分"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类。自然免疫是指体内本来就具备的免疫,而获得性免疫是由外来异物(主要是病原菌)侵入人体后才产生的免疫。这两种免疫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相互协调一起发挥免疫作用的。可以说这两种免疫作用构成了人体"免疫力"。人们经常将"对疾病的抵抗力"统称为免疫力。其实此话不完全对,因为对疾病的抵抗  相似文献   
5.
松枯梢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害在中国很多地方均有分布。松枯梢病危害多种针叶树,包括黑松、赤松、红松、樟子松、云南松、油松等,发生严重可使林木成片枯死。针对松枯梢病病原与生物学特性、发病条件、危害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该病害的防治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5,(5):67-73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送检,对普通病房患者和I CU病房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所分离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本次调查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真菌,革兰阳性杆菌所占比例最少.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杆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普遍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其次是真菌,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在临床上,应合理选择靶向抗感染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辣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是人民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我省播种面积较大。但是,由疫病为害造成的辣椒死秧问题十分严重,且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仅兰州市1987年调查辣椒发病面积达80%,总产减产一半,严重威胁着甘肃辣椒生产。经调查、分析结果,证实其死秧主要原因是疫霉菌(Phytcphthors SP)侵染所致。有关该菌的特性及防治,日本、美国已有研究,我国北京、青海、上海也有报道;为明确甘肃辣椒疫病的病原,我们就该病病原形态,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核桃细菌性病害在核桃主要产区危害异常严重.在核桃生长季节,对甘肃陇南成县核桃重要产区的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病害调查,结果显示,核桃重要的细菌性黑斑病等各类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不同海拔核桃种植区病害发生存在差异.调查共采集标本30份,共分离病原菌15个,经分子鉴定最终确定9株不同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石榴炭疽病病原,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喀斯特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arstii,分生孢子直,单孢,无色,圆柱形,顶端钝圆,大小为14.6(12.3~16.3)×6.6(6.1~7.3)μm,长宽比在1.9~2.6之间,平均为2.2。附着孢圆形至近椭圆形,简单,淡褐色,全缘,大小为7.1(5.3~8.7)×5.3(4.9~5.7)μm。本文为该菌在石榴科植物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