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5篇
教育   1277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3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9月初,我参加了在长白山举行的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故事节目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开得很有特点,一是由一个电视栏目主办每年一次的全国性研讨会,这在业内并不多见;二是会议开得“有血有肉”,在专家讲课之后,主持人论坛和制片人论坛,也开得有声有色。我在讲课时,重点谈了电视故事类节目的四种选题范围:揭密、悬念、邪乎、感动。这里,且说说感动。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欣赏快感的同时,也使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受到考验和质疑。  相似文献   
3.
常听一些专跑人大线的记者感叹,“人大新闻好写,但写不好。”人大无非是开会、审议、表决之类的程序,按程序写一二三四,自然好写但人大新闻容易落入程式化,要想出彩确实不易。在一些同志看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程序性,不外乎是开会、表决、走访、呼吁,显得很枯燥,很难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来。一言以蔽之,人大新闻很难写活。  相似文献   
4.
钱高燕 《视听界》2008,(1):92-93
讲故事作为栏目剧的主导形式,尽管在画面表现元素上简单了些,但主观视角的“我”的介入,拉近了和观众的心理距离,也利于观众对“他”进行对位的审视和评判。  相似文献   
5.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6.
作者特别会讲故事——本书虽属“方言研究”,可在每组语词背后,他都能发掘出一堆好玩的人和事。远在20世纪20年代,年过半百的上海闻人黄金荣迷上京剧名伶露兰春,只要露登台一定莅临捧场。有一回,浙江都督卢永祥家的大公子卢小嘉看戏,对正在演出的露兰春喝了倒彩,为此,黄当场扇了卢公子的耳光。没想到,两天后,卢小嘉调动军队闯进租界,挟持黄金荣……  相似文献   
7.
讲故事”近年来成了电视荧屏上一种蓬勃兴起、方兴末艾的“叙事”样式节目。看惯了煽情、眼泪、刀光、剑影,人们似乎更想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凡人的酸甜苦辣,于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中央到地方,讲故事之风吹遍了每一块荧屏。它使人们穿越虚假矫情,真实地看到了自己额头上打下的烙印、眼角边岁月留下的沟壑、眼睛里流溢出的欢乐,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是许许多多或悲或喜、或远或近、或平淡或曲折的故事中,有的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则如耳旁微风,看来,故事并非全都好讲,关键看你如何选择,怎样讲出来使它们更动听。  相似文献   
8.
听故事是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解周围事物乃至社会生活的愿望。因此,从刚刚懂事开始,大多数儿童都会器求大人讲故事。此时,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且能通过成人的讲解和描述来认识更多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故事成为学龄前儿童了解世界、认知事物乃至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5,(5):1-1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生命中某一时刻的经验浓缩并凝结成作品的时候,它延续了个人灵魂一段流浪的心情。无论那些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空间里,无一不都在作品中留下点点的痕迹。当陌生人读着使他感动、兴奋、怆然的句子,他便牵过了讲故事人的手。  相似文献   
10.
,不像哲学,也不像神话,通篇在讲故事,很好读。在阅读艰深的学术著作,规范化的学术论文之余,翻看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读完后,又觉得意味深长,平易之中直指文明的幽深之处。翻看这本书,首先碰到了两个问题:谁是士尔先生?有哪“两界”?先说第一个问题。书中交代:第一,士尔先生是一位人类学教授,外出考察时曾失踪多日,梦游奇境。以此为引导,苦心经营十载,成就此书。由此而言,士尔先生是本书的叙述者,是士尔先生在说在写,我们要以此作为理解此书的基础。第二,书中第十一章又讲道:“帝山东南八百里,依山临海,居一凡常人家,男名士,女名尔。”书中又讲道:“士半百之年,一日耕于田间,暴雨突降,天光四起。士感皮肉尽裂,脑髓暴涨,天光穿身。眼前万物不见,唯见数码轮显,细观万数,盖以一、二、三、四、五、六为基,演绎变幻。”这里所讲的数字,就指“一本、二维、三生、四象、五行、六说”,是天光开眼所见之物。我们又由此而确定,士尔是书中的人物,是作为叙述者的士尔先生笔下的士与尔两个人物。士尔所代表的深意还不仅如此。如书中所说,士与尔是凡常人家的夫妇,合而生三娃。六数指“万古而来,大千世界,实乃无生有一,一分二维,二合生三,三衍万物,万物四象,根于五行,行于六说,六说合正,成七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