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4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犁档案名号——原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石纺、纪普、芸夫出生地——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出生日——1913年5月11日职业——散文家、小说家、文艺评论家身世背景——孙犁降生于河北安平县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十六岁出外当学徒,后来赚了钱在家置了地产,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孙犁的母亲前后生过七个孩子,只留下了孙犁这枝独苗,他出生后母亲失乳,以面糊喂养,体质孱弱,父母担心他,所以给他起名"孙振  相似文献   
2.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3.
普契尼(1858-1924)被认为是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但让人意外的是,当时很多音乐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价不高。例如在1896年《波希米亚人》首映后,一位意大利评论家写道:《波希米亚人》在我们的抒情戏剧史上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多评论家认为普契尼的作品过于伤感,过于甜蜜;他的曲调太明显,最后几幕软弱无力。然而大众并不这样认为,要证明这点,只需把过去一百多年来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列出即可。普契尼擅长戏剧、欢快的歌曲和优美的通俗剧;他也擅长热情明晰的旋律、和声与配乐法。无可否认,他创作了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几部歌剧(中国的歌剧迷肯定对《图兰朵》当年在北京太庙上演的重大场景记忆犹新)。在普契尼出生150年后,他的音乐仍然跨越国界,感动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4.
5.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错误》,纯净利落,清新轻灵。有人称它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也有评论家说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作为新诗,它无疑有着西方现代派的影子,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新诗,因为它处处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传统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一年左右,即1924年10月,《文艺时代》创刊。当时一流的评论家千叶龟雄着眼于创刊号所表现出的特色,在评论文中宣告“新感觉派诞生”。  相似文献   
7.
王若虚二十五岁考中进士,为当时文坛盟主近三十年,平生著作甚丰,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传世。他主张诗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写诗要直抒胸臆,无需矫饰和扭曲;在“形似”和“神似”关系上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在文风上要扫除形式主义的骈体文风等。  相似文献   
8.
“舜文化研究与《舜文化研究文丛》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4日在湖南科技学院召开。会议由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市社科联和永州市文联主办,由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和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湖南科技学院校长邓楠,原永州市市委副书记曾昭薰,永州市委副秘书长蔡自新,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周明礼,永州市社科联主席蒋三立,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1,(9):25-25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祖籍安徽省黟县,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0.
在乌镇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几天里,除了四位获奖作家,被到场媒体、评论家提得最多的还有不在场的余华。余华的《兄弟》出版已经有几年了,但在媒体圈和评论界,这部作品依然还在被诟病。在不少人看来,《兄弟》丢了余华和中国文学的脸,没进入茅盾文学奖最终候选名单是理所当然。评论家李建军曾表示:“它(《兄弟》)没有入围很正常,这也是评委们客观、独立、负责评选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