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24-127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数学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早已被应用于语言的分析中,借助于数学集合中的韦恩图来对语言迁移进行分析,结合各种语言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动态的语言学习迁移的变化和影响,对二语迁移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理论,指出迁移是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能力的表现,迁移本身是学习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由图形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应用题,可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学习这一内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三个特性,三种语言,三种思想”。  相似文献   
4.
有些集合问题,直接考虑并不易解决,如果改变考虑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把问题合理转化,得到简单易行的解法.下面介绍几例.一、灵活应用补集思想解题有些集合问题,从正面处理较难,一是解题思路不明朗,二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要分多种情况讨论,运算量大,且讨论不全又容易出错.如用补集思想考虑其对立面,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五、重叠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一)思想方法解读重叠问题,渗透的是集合思想。集合,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全体。而所谓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17):50-51
通过《重叠问题》的教学设计,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化抽象为直观,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和展示舞台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很多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在集合图——韦恩图的形成过程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是第一次接触集合图,但这是否就代表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了解是空白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以自己所教学科的立场去看学生的认知起点,却忽略了知识的学科交叉点,难免就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相似文献   
8.
蔡凤梅 《江西教育》2012,(10):37-38
<正>特级教师吴正宪教的"重叠问题"一课,准确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触发认知本原,让他们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建构知识。片段一在认知中激活经验师:(指向三角形,用三角形代替人)咱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几个?1、2、3、4、5(把磁珠放在第5个三角形上),从  相似文献   
9.
吴久宏 《生物学教学》2012,37(12):11-1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高中复习中应用组图、组合图和韦恩图等典型图例突破概念复习难点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08页例1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