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What is the place of the diasporas within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 and how can Asian diasporas in the West contribute to Inter-Asia's intellectual project of “problematising Asia”? Developing a notion of diaspora as method, this essay highlights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 Australian Studies Research Network and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network. It argues that the Inter-Asia network has much to gain from embracing the Asian Australian diaspora as an interlocutor with shared priorities and concerns, and that Asian Australian studies can also productively learn from Inter-Asia's alternative model of institutionalisation, thereby expanding i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s of reference.  相似文献   
2.
《科学学研究》2001-2003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颜志森 《科学学研究》2004,22(5):557-560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1-2003年共16期《科学学研究》作了定量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刊载文量适中,基金项目论文占37.50%;平均出版时滞165天,共有31篇载文的出版时滞仅为3个月;论文合著率60.51%,合作度1.85,该刊稿源丰广,又拥有一批核心作者和核心作者群;第一作者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8.97%,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占42.17%,年龄31~40岁的占43.80%;篇均引文9.07条,引文种类多样,质量上乘。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Science Studies”领域之内,存在着两个大的亚研究纲领,即SSK和后SSK。在SSK的思维框架之下,科学仍然是知识和表征,其客观性是由社会利益所决定的;而后SSK则将科学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实践,其客观性在于实践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瞬时突现性。在本体论上,SSK仍然坚持康德式的自然与社会的二元论,而后SSK则打破了这种二分,认为自然与社会共同地建构了科学;在认识论上,SSK试图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社会利益,而后SSK则只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的异质性要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聚焦学习,学习科学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在介绍中国和美国学习科学兴起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学术共同体、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美学习科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科学研究、增进不同文化学术共同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Liberal Studies was initially introduced as a non-statutory subject in Hong Kong in 1992. It then confronted intense opposition and a bumpy implementation path before securing mandatory status in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introduced in 2009. Recently, this core subject has been under review. Whilst it is considered to promote students’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subject has also been accused of triggering antagonism towards the government. In view of these concerns, this article probes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Liberal Studies and examines the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the curriculum review and the potential political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subject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omprising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s and follow-up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t reveals that whilst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proposed reduction of socio-political topics in the curriculum, they approve of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hina-related content. Furthermore,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praised Liberal Studies for its notable impact on raising students’ social consciousness, which has motivated them to learn about community affairs and fight for justice. Finally,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study’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iberal Studie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Hong Kong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6.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语教育一直偏重教学实践,轻于理论建设,缺乏明确的学科依托,这已成制约其深入发展的主因之一。因此,强化外语教育理论架构,思考外语教育理论属性,探讨外语教育学科归属,对外语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外语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与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二语习得、他语人英语教学和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异同,凸显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和必要性,为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回顾了<外国教育动态>,(即现在的<比较教育研究>)的创立与发展,反映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描述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界与世界比较教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展望了我国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译研究的第一哲学性问题——可译与不可译的论说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阐释。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诱"、"媒"、"讹"、"化"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思想对我们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教育教学是寓人创造性劳动的活动,而创造性劳动的实质是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为了促成人的价值最大实现,作为人价值体现的技术往往成为人追求更大实现自身价值的依托和工具.从人本质对象化这个结果出发,过分抽象强调人与技术的关系必然导致唯技术论、“人的主体意识”夸大论.所以,价值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对象化,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强化人文思想的渗透,其核心就是强调人的价值实现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