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命有永恒与短暂之分,弃绝人身幸福,追求伟大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才能使生命超越肉体的消亡而获得永恒。这种生命价值观使托尔斯泰最终确立了为人类社会寻找一条通向幸福之路的伟大理想,也成为他一生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为了这人间天国的建立,托尔斯泰向世人开出了以爱为核心,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不以暴抗恶的社会改良方案。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矛盾与冲突,以及思想的局限又让托尔斯泰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中,最终以出走来与这个充满了罪恶的、建立在广大农民的痛苦与贫困基础上的世界决裂,继续他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探索,以一生来印证他对于生命、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终获得了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相似文献   
2.
传统时代的阿伦贝皮是一个温情、平等、同质性很强的小渔村,但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逐渐蜕变成冷漠、分化、异质性的现代社区。虽然全球化时代下阿尔贝皮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传统捕鱼技艺的丧失、社区精神的瓦解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崩溃却给阿尔贝皮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未来的阿尔贝皮既不能仅仅回归传统,又不能只走向现代,而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谋求良性发展。在通往现代的道路上,政府、社会和个体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现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神经教育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和成果,着重介绍其对儿童发展阶段、科学概念形成、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并借鉴神经教育学的视角,对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展厅策划设计进行总结,结合教育学理论、科学教育实践、场馆运营经验等方面对比思考,从教育目标、受众分析、设计原则、内容规划、展品设计等环节梳理儿童科普展览设计的工作方法,提出设置合理教育目标、围绕科学大概念规划展示内容、鼓励尝试探索和及时反馈的互动形式、将家长作为重要受众群体等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本文认为小说的总体框架呼应了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可以理解为重述的“失乐园”故事。玛丽·雪莱借用有关“堕落”的神话结构,表达了她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她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文化交融中,中国新诗从传统文化群体本位的观念中走出来,通过自我追寻来建构新的精神家园。新诗抒写自我情感,创造自主意境,体现悲悯情怀、终极关怀,追寻彼岸世界,它们直达心灵深处,真正歌咏灵魂,具有全新的文化特征,丰富了新诗的精神色彩。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后文明社会”,并非如常人所想当然的原始落后不开化的社会.明确这一点,才能对“小国寡民”与“桃花源”进行准确定位,也才能够正确地评价它们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论知识馆(图书馆)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机构,经历了藏书楼和图书馆两个阶段。现在,图书馆的定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得不到大家的公认。笔者认为知识馆的概念更加准确,并定义为:把广泛搜集到的信息整序成知识,并进行知识管理和提供知识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残雪小说独特的风格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乌托邦的形式方面深入地分析了残雪小说叙事的乌托邦倾向。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走出了九十年代的低迷衰微期,呈现出新的繁荣。但仔细研读这些作品,笔者发现新世纪乡土文学对农村的书写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两极悖反现象。即作家对农村的认识存在着两种比较偏执的情感倾向。一种是在力求原汁原味地反映乡土生活的旗号下陶醉于农村被夸大的落后性,农村成了一个苦难的炼狱,作家笔下的苦难叙述呈现出神秘化、奇观化的趋势。另一种是将农村的淳朴美好进行诗意的无限放大,农村俨然是一个纯净美好的人间乐园,作家的乡土叙述陶醉在一种虚假浪漫的温情之中。笔者认为作家与农村生活的悬浮、隔离以及作家对市场原则的顺应与趋附是造成两极悖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