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诗歌翻译过程中美学元素的缺失与补偿——以《关雎》的翻译为例
引用本文:徐多毅.诗歌翻译过程中美学元素的缺失与补偿——以《关雎》的翻译为例[J].考试周刊,2011(43):35-36.
作者姓名:徐多毅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专项课题:美学观照下的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研究(批号2010SK317)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诗歌是人类存在的最纯、最美的文学语言。《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关雎》是整个《诗经》的开篇之作,在《诗经》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在《关雎》翻译中,既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内容、意义,又使原诗在译语中得到等值的再现。诗歌的翻译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关 键 词:诗歌翻译  美学元素  缺失  补偿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