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
引用本文:徐卫红.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J].教育史研究,2003(4):10-12.
作者姓名:徐卫红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北京100088
摘    要:“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句话,表明了老子重要的社会道德思想。春秋时期,在西周礼制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概念“仁”、“义”、“礼”等已经只剩下一堆躯壳,因此老子强烈地反对名存实亡的“仁义”教条,而提出自己的道德主张。庄子继承了老子反对现实道德概念的态度,而其社会立场、人生态度则有所不同。作对老、庄的道德主张作了评析,并针对现实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警惕社会规范的形式化趋向,尊重道德概念的主体自决,重视道德评价中内在动机的意义。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老子  道德概念  “仁义”  庄子  人生态度  道德评价  教育思想史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