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关于语文教育个性化的思考
引用本文:钟希高.关于语文教育个性化的思考[J].现代语文,2006(4):11-12.
作者姓名:钟希高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一切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传统教育,无论是农耕文明时代的教育还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由于主要服从于国家目标,人自由、和谐发展的一面受到排斥、压抑、基本上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教育,这种教育产生了诸多弊端,使教育变得面目呆板,教条机械,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张扬。服从于国家目标的教育尽管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造就的人才在人格、个性上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由此,人们向工业文明发出质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必须以牺牲人的个性为前提条件吗?如果是一种必然。那么,建设现代化的意义何在?”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其对现代主义的强烈批判引起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警惕。在这种情形下,世界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动向,那就是对教育个性化、多样化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调查报告《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服务。”教育的个性化在许多国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在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制度等方面获得了全面贯彻。

关 键 词:教育个性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后现代主义  工业文明  语文  国家目标  小学教育改革  《学会生存》  教育调查报告  文明时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