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引用本文: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J].资源科学,2012,34(11):2097-2105.
作者姓名:田云  张俊飚  李波
作者单位: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2.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框架公约下农业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及减排政策研究”(编号:712731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农业碳排放增长机理与低碳转型路径研究(编号:12YJC790089);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研究”(编号:T2012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农业废弃物利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机制研究”(编号:2012RW002)。
摘    要: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利用、稻田、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农业碳排总量的34.29%、42.48%、17.77%和5.46%;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总排放的59.61%,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8.33%,传统农业大省尤其粮食主产省区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基于碳排放比重差异,将31个地区划分为了稻田主导型、农地利用主导型、牲畜肠道发酵主导型、复合因素主导型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即西部>中部>东部。在此基础上,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 键 词:中国  农业碳排放  测算  时空比较  脱钩效应
收稿时间:6/5/2012 12:00:00 AM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Calculation, Spatial-Temporal Comparison and Decoupling Effects
TIAN Yun,ZHANG Junbiao and LI Bo.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Calculation, Spatial-Temporal Comparison and Decoupling Effects[J].Resources Science,2012,34(11):2097-2105.
Authors:TIAN Yun  ZHANG Junbiao and LI Bo
Institution: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 China;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 China;College of Economic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hina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Spatial-temporal comparison  Decoupling effec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