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引用本文: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138-140.
作者姓名:谭德礼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的全部生活中,要求学校社会生活化,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陶行知则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两种理论虽然字面上相对,但也是可以互相沟通。他们都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突出生活的教育意义,只不过内行知理论的内涵大大超过了杜威的教育理论。两位教育家对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的德育仍不乏积极的借鉴意义,既要主动了解德育客体,重视他们的思想变化,又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启发我们的德育工作从内容到方法都要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做相应的变革。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客体中心  主客体统一
文章编号:1000-2359(2003)03-0138-03
修稿时间:2003年2月16日

From "Education is Life"(Dewey) to "Life is Education"(TAO Xing-zhi)
Abstract:
Keywords:morality education  center of object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