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产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从客观上限制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在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系数持续走低的背景下,2004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降低,也在事实上导致了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尚需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启示,一是第三产业仍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二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是高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四是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国民经济因素指标和大学生就业的数据相关性,揭示GDP 弹性系数变动与就业波动之间的关系.借助弹性回归拟合算法模型,对就业数据实证分析,以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探究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可行性,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建设导向提供策略性参考:高等教育应积极面向市场;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优势的课程体系;设置高校就业指导综合课程;创业与择业市场混合策略均衡;借鉴国际经验创建持续研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夏明  谢一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2):105-108
从结构相似数看,贵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似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与上海的就业结构相似程度极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贵州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贵州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第三产业比例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转型带来的是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岗位需求更加专业化。大学生数量伴随着高校扩招逐年增长,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学生自身只有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能力以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同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发现我国学者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基本达成了共识,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对策;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析工具仍存在不足。今后可以从研究对象选取、大学生就业统计标准、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定量分析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以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毕业生质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大学生产品的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达到平衡,逐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就业市场中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现行就业政策与传统就业制度不协调、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需求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同时并存,引发了大学生数量是否超过产业升级承载能力的困惑,这已深刻影响到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已有研究从静态、单向因果关系视角研究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难以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基于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从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的互动效应视角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从单向因果关系看,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不具有显著正影响;第二,从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看,不仅产业升级显著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而且大学生就业也反过来促进产业升级;第三,从区域比较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更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说明产业高级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总之,正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能够反过来促进产业升级,才确保了产业升级对大学生的需求,这是"技能加速理论"在中国的体现,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需求具有长期动态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澄清了实务界与理论界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政府坚定既有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本论文从国家经济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就业观、企业用人理念四方面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不足,高等教育体制滞后,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企业急功近利的用人理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分别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就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政府正加大力度制定、实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以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笔从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谈起,分析劳动法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不足,以及与就业法的区别,揭示就业立法的现实意义,论证在我国进行就业立法的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劳动合同法》背景下教师聘任合同的订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聘任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在遵循《劳动合同法》的前提下,订立教师聘用合同应体现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为此,订立教师聘用合同应遵循公开、民主,按照编制聘任等特有的原则;在教师聘任合同的期限、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法定内容和试用期、服务期等约定内容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在合同的效力方面与一般劳动合同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促进女性就业,尤其是促进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和女大学生就业是实现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国各地着力解决妇女平等就业、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妇女自主创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女性就业领域拓展等问题,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女性失业率偏高、妇女就业层次相对较低等问题.当前,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学会系统思维,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女性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全程就业指导担负着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意识,进行职业诊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和帮助实现就业等多方面任务。高校要加大宣传,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并更新工作方法,多层次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在就业信息手工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开发制作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为学生、家长、导员、系、院就业处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联络平台,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学生就业的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16.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内涵的归纳分析,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旅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因素的八大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访谈法和信息反馈方法对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工作区域、专业对口率、工作满意度等就业质量做进一步分析,希望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出力所能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业促进法》与就业工作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促进法》具有特定的国际国内的时代背景。本文在归纳该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就该法与《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阐明了该法与《劳动法》之间子法与母法的关系。认为在劳动法领域,《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保障法,是劳动保障制度的主干法。这不仅有利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而且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有序合理配置劳动资源与发展经济的认识,从而更新观念,保持积极就业态度,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就业心里不成熟,职业规划刚起步,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要鼓励学生先就业,开拓就业市场,做好09年的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就业动态     
2020年第3期人社部适当调整2020年度"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安排。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有关工作,适当调整或延后2020年度"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安排。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心关爱在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人员,密切关注"三支一扶"人员的假期外出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精准摸排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高职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入手,分析高职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与优势,着重探讨通过就业指导来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