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L-半胱氨酸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合成了一种新型铜基氧化酶模型化合物-L-半胱氨酸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并能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两种铜(II)配合物[Cu_2(l-HCOO)_4(Ph NHpy)2](1)和[Cu_2(pic)_2(μ1,3-H2_NCO-N-CN)_2(H_2O)_2](2),配合物1是由羧酸根离子桥联的笼状双核铜结构,配合物2是有机含氮配体桥联的双核铜结构,并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理论计算与研究.本文选择的配合物1和2为双核单元,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选用6-31G(d)、Lan L2DZ和SV/SVP不同的基组,并结合对称性破损态理论计算其磁偶合作用常数J值,对配合物1和2的两个磁中心原子Cu(Ⅱ)自旋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计算表明配合物1和2的磁偶合作用常数(J)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以3种简单卟啉配合物为催化剂,以手性季铵盐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以NaCIO为氧化剂,研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卟啉锰配合物、不同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对映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以氯化苄基奎宁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四(4-氯苯基)卟啉锰不对称诱导作用优于另外两种,在反应温度为-5℃时,ee值可达到7.5%。  相似文献   

4.
本探讨了用Fe2EDTB配合物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模拟物,用于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体系;研究了Fe2EDTB配合物的酶催化氧化机理和建立了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Fe2EDTB配合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均表现出过氧化物酶催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配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配合物对草莓灰霉病的抑菌作用.实验证明: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配合物对草莓灰霉病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铜(Ⅱ)配合物的抑菌作用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八乙基卟啉钌(II)及四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四苯基卟啉羰基合钌(II)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取代基对羰基钌卟啉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其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7.
以氯亚铂酸钾和自合成的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铂(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多种物理手段表征了钯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Pt-N键加强,配合物很稳定.  相似文献   

8.
选择简单的小分子二乙醇胺(DEA)作为配体,与稀土Ce(Ⅲ)离子进行反应,成功地制备了稳定的DEA-Ce(Ⅲ)配合物,并用其作为模拟金属水解酶催化双(对硝基苯酚)磷酸酯(BNPP)的水解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DEACe(Ⅲ)催化水解BNPP的动力学,探讨了pH和温度对BNPP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EA-Ce(Ⅲ)配合物能够稳定存在,对BNPP的水解具有显著地催化促进作用 在pH 8.5时催化速率最大,且催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和pH 8.5的条件下,DEA-Ce(Ⅲ)配合物对BNPP的水解表观一级速率常数为1.25 ×10-2s-1,是BNPP自发水解的1.14×109倍,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出该条件下催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57.381 kJ/mol.最后提出了配合物催化BNPP水解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四种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多种物理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该类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M-N键加强,配合物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配合物为目的,首次合成了苊醌缩氨基硫脲Pt(I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为1:1型的配合物,配体配位过程中N-H上质子脱去,以ONS三齿螯合形式与Pt(II)配位。  相似文献   

11.
A growing area of interest in chemical education has been the research associated with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t the particulate leve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iews of 10 university chemistry lecturers, 85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 and 23 Secondary 3 (equivalent to Year 9) chemistry students about the particulate level of a chemical reaction, namely the heating of copper (II) carbonate. Four characteristic view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s of particles. These were: (a)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s; (b) formation of free particles (e. g., atoms or ions); (c) combination of a and b: formation of free particles (e. g., atoms or ions) first, and then intermediates; (d) no mechanism. Both the majority of the lecturers and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held an identical view abou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namely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copper (II) carbonate goes through a transition stage by forming intermediates. In contrast, even though the students were familiar with this reaction, about half of them naïvely believed that copper (II) carbonate broke up on heating and the particles recombined directly to form copper (II)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the two observed products. About one-third of the students had neither any notion of how the atoms in the copper (II) carbonate lattice interacted and were rearranged in the reaction nor any concept of bond-breaking and reformation in a chemical reaction.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13.
化学改性活性炭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市售粉状活性炭用16%硝酸进行氧化,再用0.1mol.L-1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制得化学改性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较改性前对Cu2 离子的吸附能力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将茶叶进行灰化处理 ,用硝酸溶解后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分析测定茶叶中的过渡金属铜、铅、镍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大蒜在铜、铬、铅、钡四种金属离子溶液中分别培养的实验证明:实验重金属均对大蒜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各重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蒜根生长的速度变慢或停止.同浓度的不同重金属离子溶液对大蒜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Cu^2+〉 Cr^3+〉 Pb^2+溶液.非重金属Ba^2+对大蒜根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A dinuclear copper (II) complex is a synthetic catalyst for modelling enzymatic cleavage of RNA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化学实验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Cu(P ic)2(吡啶-2-羧酸铜),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光促进下,以Cu(P ic)2为催化剂,1-溴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环己烷为底物与CO的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Cu(P ic)2对光促进溴代烃的羰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六氮杂铜配合物修饰的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隧道扫描显微镜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计算了该电极电子转移系数为0.42,标准速率常数为38S^-1。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氧化多巴胺,当抗坏血酸浓度为1-5mmol/L时,可用于多巴胺的分析测定,检测限低至1.8×10^-8mol/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见光谱(VIS)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化歧化酶 (Cu_2Zn_2SOD)与精氨酸钴(Ⅱ)(Co(Arg)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精氨酸钻(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精氨酸钻(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 Co(Arg)n中的 Co( 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精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