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蔡连秋 《教师》2011,(30):127-128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爱国精神、亲情友爱、崇尚道义、刚健自强、廉洁刚正以及旷达乐观等方面,来阐述国学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包涵了爱国主义情怀、自强厚德精神和团结统一追求等民族精神质素,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资源和途径。开展国学教育,塑造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应当处理好历史性与时代内涵的关系和知行关系,筑牢大学生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3.
"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国学文化的兴起必然引导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国学文化在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的过程中,也对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内容,从而铸造了新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造就属于新时期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本文以国学读本《菜根谭》为例探析了国学文化对新时期民族精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是新课标下语文教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统计发现,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拥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国学内容,表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承继民族精神的多重主题;时代使命与科学选文,是使得教材进一步完善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小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两者交集性、目标性、理论性、互补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在小学国防教育中融合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经典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国学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有助于小学生体会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广泛撷取国学精华,在记  相似文献   

7.
<正>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班级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国学经典原文,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我校在振兴国学文化思潮的强劲推动下,积极开展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旨在把民族精神注入学生的头脑和生活中,用国学教育为学生擦亮民族精神底色。在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国学有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学教育中,必须搞好国学教育内容的定位,明确学习国学的方法,国学教育必须付诸实践。通过国学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1.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源泉,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蕴。在高校德育思想工作中,应注重以国学中的民族精神、诚信观念和仁爱追求,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优秀的民族情怀、行为准则与道德精神。同时,在高校德育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国学教育对高校德育教学体系、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及高校德育生态环境的有机渗透与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民族永恒的财富,它的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弘扬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国学启蒙越来越受推崇.地方史研究旨在传承地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区域历史与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结合利于中国传统学问扎根地方社会,亦利于地域文化升华为民族精神.本文通过介绍国学启蒙教育与历史学的关系,在梳理鞍山地区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鞍山地区国学启蒙教育发展现状,探索地方史与国学启蒙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1]。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学,"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2]。因此,关注语文课程中的国学,并充分认识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学,“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国学教育是一项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其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是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血脉熏陶和文化浸润承传,从中积累和培养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激发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可见,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和能量。正是基于对国学教育及素质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北京市羊坊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羊坊店四小")将国学教育引入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86):45-46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国学内容,可作为国学教育与普及国学知识的载体和途径。国学所蕴含的优秀的美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古代的思想政治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归宿。所以,突出国学经典文本的传统价值,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效果,不仅要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更应该依据国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设置科学合理的检控与评价。本文拟将从建构完整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国学教育多样性和系统性评价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是值得当代人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国学经典在人们心中地位的逐步加重,将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结合,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利于活跃学生语文思维,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其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于灵魂,诵读国学经典既是传承千年文风的要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但文化传承可“师古”却不必“法古”,对国学经典教育意义的开发应该是建立在互联网时代基础上的,探索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应用方法既是提升国学经典在小学中的传承效果的需要,也是创新国学传承方式,完成“经典”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势必要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融入价值,不断开发现代化的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