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正>打破普职壁垒、实现普职融通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中学教育阶段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推行普职融通,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从政策到制度到操作,从模式、课程到教师再到管理、评价等,都需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国家层面要从普职融通本身需要出发,依据普职各阶段培养目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一改旧法中“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的表述,取而代之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从“职普分流”到“职普融通”,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合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建议从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探索综合高中建设、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与“1+X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构建贯穿各学段的职普融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促进人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既是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职普融通改革的核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职普关系经历了层次教育、类型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发展阶段。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职普关系也经历了由相互沟通到融通试点改革,再到“三教三融”理念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三个阶段。以湖北省现状为例,当前职普融通改革仍存在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办学质量不高、终身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从构建人才融通发展通道、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衔接产业工人职后发展的角度加强制度设计,同时还要从领导体制改革、宏观层面配套改革、完善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保障制度设计落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6.
职普融通是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职普融通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职普融通育人模式构建的现状,其基本经验包括共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职普双师协同队伍、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互联互通运行机制、健全融通育人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当前,职普融通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以职业形态课程为抓手,构建职普融通课程体系;建立职普双师流动教学、双向交流互动机制;发挥职教社会服务功能,与普教形成资源共享;完善职普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职普融合活动;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构建人培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正处在从跟随追赶转向超越引领的战略“交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战略“拐点”以及大胆创新、自主成长的战略新“起点”。普及化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课程教学、选拔评价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要求。中国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全纳包容、灵活开放、多元高效、协同共治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普及化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的任务包括:加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优化完善普职融通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制度;探索新型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近年来,职普融通逐渐成为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各地陆续开展实践探索,部分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总体来说成效欠佳,未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职普教育应加强协同,统筹协调、转换衔接、开放互认、合作共赢,破除职普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实现职普融通。现阶段,我国中等层次教育的职普融通并不全面,许多问题呼唤全方位、深层次的职普融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培养方式缺乏终身教育、生涯教育的意识,课程设置侧重就业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兼顾不够;制度上不允许学生在普教和职教间互相流动,不是本质上的融通。职普不融通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的角度,审视职教与普教,承认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从课程设置、学分互认、证书等值等方面入手,建立职普融通的"立交桥",多渠道探索职普融通的路径,促进职普融通的发展,形成制度,从而为建立健全的职教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引。职普融通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是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政策工具。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要求职普融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政策的科学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教育普惠公平;坚持协调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然而,当前职普融通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不高、配套政策亟须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和就业渠道不畅通等现实困境。以职普融通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职普融通管理体系的坚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政策制度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教育普惠公平的内生动力;夯实协同基础,完善职普融通保障机制建设,为职普融通持续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普职融通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普职融通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因素,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力抓手。在地位相同、类型不同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的联系与贯通,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才流动、供给有效人力资本、促进教育创新。但地位认可偏差较大、类型特色应实分离、体系建设厚此薄彼等掣肘因素影响普职教育相互融通,需要提升办学质量、凸显职教特色、加快体系建设,以促进普职教育同生共长、共通共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国家战略,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时代要义旨在以“融”之理念与方式,达到“通”“合”“汇”之目标要求。“三融”战略是一项涵盖多主体、跨越多领域的复杂工程,面临着评价供给不足、评价调控不够、评价导向偏离导致的职普分离、产教疏离、科教分流的新挑战。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教育评价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不仅强调“破立并举”以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而且将全面引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激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动能。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必须抓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赋能契机与有力支点,以完备的评价制度供给,重塑职普等值的人才发展观,构建职普纵横融通的新体系;以全面的评价调控力度,有效调适产教的多重逻辑冲突,形成产教融合共生的新生态;以科学的评价目标导向,矫正科教多层分流的状态,创造科教力量融合汇聚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综合高中是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学校类型,它的发展有助于深化教育民主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综合高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普职教育基本等值的观念没有得到认可、办学定位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路径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适应综合高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立足普职融通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找准综合高中的办学定位;深化综合高中的制度革新;加强综合高中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试办“普职融通班”、校际合作,实现综合高中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计划》)要求“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那么,哪些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根据我国实际怎样发展,是贯彻文件时要认真领会和把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历来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反映了国家构建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诉求。职普融通的学术表达在不同时代的学者研究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解与内涵。推进职普融通的有效策略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内容上,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贯穿基础教育阶段;路径上,建立综合中学、实行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采用学分制以及构建国家资格框架。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对于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职普间的长期割据难以契合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动态整合,职普融通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理论维度,沿循职普融通在个体、协同到公共理性的脉络以明晰其价值意蕴;在实践维度,从横向、横纵双向、垂向层面能够探寻其现实样态的确切表征。然而,高中阶段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失序、考评和转换机制失当等现实困窘,掣肘职普融通的推进过程。对此,通过充实政策规范、加工教育教学范式、优化评价机制、疏通成长向道等措施,促使职普从定界走向跨界,从封闭走向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分析法,以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采取扎根理论,整理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生态发展模型图。研究结果:第一,论证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作为“职普融通”教育研究的适切性;第二,国内高校“职普融通”教育受到内系统层面(学生、教师、设备等硬件条件)、中系统层面(教育教学等软件条件)、外系统层面(制度理念等保障条件)和大系统层面(体系政策等支持条件)的共同影响。研究丰富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提出了“职普融通”教育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为“职普融通”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职普融通”是国家近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内涵上说,“职普融通”的前提是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关键是促进职普教育双向融通,途径是促使职普教育课程等值化。课程的“教育性”水平决定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是职普教育课程价值的衡量尺度。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明确提出增强课程“教育性”的理论方案,即“要素方法”。“职普融通”背景之下,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较弱,二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性”缺失。当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增强自身的“教育性”。具体而言,一是要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提升德育与体育的重视度;二是要精炼课程内容,科学提取各类课程的基本要素;三是要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合理提取的职业教育基本要素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0.
英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的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相对成熟的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证书体系:一方面,通过综合高中同时开设普/职两套课程体系、职业高中大力开设普通教育课程、"拼盘式课程",以及校际课程资源共享促进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普职融通;另一方面,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将各级各类普/职教育证书纳入同一框架内,促进了证书间的互认与转换。然而,当前的教育证书体系、学校课程体系、教育投入与评估体系,以及升学与就业标准中依然存在着种种"普职割裂",这将是英国高中教育普职融通深度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