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基本方向。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全面素养提升阶段;始终关注教育公平,公共教育服务迈入均等化阶段;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公民并举的办学格局。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中上水平、人民教育获得感逐步增强,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即制度上,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方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动力;价值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公平与优异并存体系;方法上,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设教育法制保障的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导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近年来,职普融通逐渐成为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各地陆续开展实践探索,部分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总体来说成效欠佳,未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职普教育应加强协同,统筹协调、转换衔接、开放互认、合作共赢,破除职普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纠偏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为主的普职分离期;开展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雏形期;探索高中普职融通的政策探索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基础教育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缺乏职业启蒙教育理念的引领;各学段普职融通政策缺乏衔接;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在新时代,我国应加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顶层设计,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衔接框架,完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6.
张艺捷 《上海教育》2023,(34):54-55
<正>我国的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政策常内嵌于政府部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中,本研究借助政策工具对2011年~2022年职业教育职普融通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性梳理,厘清职普融通政策发展中的导向和政策工具体系特点,并为职普融通政策的优化提供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普融通是架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实现职普融通。现阶段,我国中等层次教育的职普融通并不全面,许多问题呼唤全方位、深层次的职普融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培养方式缺乏终身教育、生涯教育的意识,课程设置侧重就业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兼顾不够;制度上不允许学生在普教和职教间互相流动,不是本质上的融通。职普不融通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的角度,审视职教与普教,承认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从课程设置、学分互认、证书等值等方面入手,建立职普融通的"立交桥",多渠道探索职普融通的路径,促进职普融通的发展,形成制度,从而为建立健全的职教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普职融通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普职融通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因素,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力抓手。在地位相同、类型不同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的联系与贯通,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才流动、供给有效人力资本、促进教育创新。但地位认可偏差较大、类型特色应实分离、体系建设厚此薄彼等掣肘因素影响普职教育相互融通,需要提升办学质量、凸显职教特色、加快体系建设,以促进普职教育同生共长、共通共融。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既是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职普融通改革的核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职普关系经历了层次教育、类型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发展阶段。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职普关系也经历了由相互沟通到融通试点改革,再到“三教三融”理念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三个阶段。以湖北省现状为例,当前职普融通改革仍存在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办学质量不高、终身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从构建人才融通发展通道、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衔接产业工人职后发展的角度加强制度设计,同时还要从领导体制改革、宏观层面配套改革、完善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保障制度设计落地。  相似文献   

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逻辑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突出表现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优质教育的丰富性和教育选择的适切性。从历史逻辑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中始终一以贯之且与时俱进,即坚持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实践逻辑看,构建高质量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系必须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全面辩证地认识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扎实推进“教育共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多样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阳 《职教通讯》2024,(1):31-4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贯通、职普融通、职继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获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理职业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等方面。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变动、推进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家发展战略也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展望未来,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直面挑战,通过完善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办学模式等手段,主动对接人工智能、赋能助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人口变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教育的要求。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革命阶段,打碎旧的一套、开辟民主教育的新道路;建设阶段,全面接管整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探索;改革阶段,优先发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征程;迈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创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境界.在探索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服务国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领导中国教育由弱到强、从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张慧敏 《职教通讯》2016,(11):11-15
"普职融通"是当前构建现代职业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各地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柳州市普职融通教育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对策,一是要扩大职教改革政策的宣传范围,二是要明确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三是要在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重点改革中高考招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基铸魂育人,必须坚持以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育》2023,(3):31-32
<正>入选理由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论述,以学术的视角解读“三教统筹”“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遵循。主要观点《建设强国,职教何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进行一体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指明了方向和重点任务。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紧紧围绕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着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  相似文献   

18.
回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经历了理念的萌芽期、事业发展的提速期以及高质量发展期.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来看,国家现代化为教育现代化指明方向、规定原则、明确目标、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依靠教育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以支撑与驱动国家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对接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未来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应继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构建促进学习者终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与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坚持放管服改革,完善教育法治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其本质是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现代化,是既吸收借鉴世界经验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是保障全体人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教育现代化,是公平优质、追求卓越的教育现代化,是开放自信、合作共赢的教育现代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仍面临核心教育资源的供给存在不足、教育结构体系的优化调整相对滞后、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亟须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仍待完善等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应将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其关键任务包括:发展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朱兵 《江苏教育》2023,(45):39-42
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扬州市宝应县立足县情,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奋力打造高质量、全覆盖的融合教育示范区。全县统筹安排资金、有效配置资源、创新思路举措,以“适宜融合、全面融合、优质融合”为目标,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深入强化普惠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焕发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