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设具有企业文化元素的校园物质文化、融入企业精神文化的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融合的校园制度文化和与企业行为文化融合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实现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互动和互融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应然分析,提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途径:通过移植企业精神,培育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引企入校,打造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嫁接企业制度,促进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论并校中的融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将并校带来的机遇性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的关键 ,在于实现实质性融合 ,其实质是体制创新和资源重组 ,体现在“四个融合”和“五个统一”上。在并校改革中 ,融合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甚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合并组建的新校要在并校提供的学科结构框架上 ,从自己的办学目标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融合模式 ,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为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园精神的融合 ,是实质性融合最牢固的根基。校园精神融合的实质 ,是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和消融历史文化“壁垒”的过程中 ,实现校园精神的更迭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红顺 《教书育人》2013,(26):50-52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设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引导师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园理念文化的有机整合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原有的校园景观中融合、嫁接、移植校园理念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通过校园景观这个物化载体呈现;基于学校积淀的学校精神、核心价值观需求,创造性地开发校园景观并创生新的校园理念文化。以下笔者对实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若干细节做一解读、赏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8,(1):73-79
智慧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将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概括为技术驱动型、应用驱动型、知识驱动型、融合驱动型等四种类型,随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融合等新的技术理念,设计了基于融合发展的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最后,文章提出从"五个维度"推进深度融合、促进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技术策略。文章提出的融合发展理念和技术实现策略,为当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核心在于将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贯通,使校园体育不仅是体育锻炼,还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换言之,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有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活动中强调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价值观,学校可以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这样,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助于传播国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培养是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对职业精神重视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能力不充分、考核办法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企业文化、强化日常行为管理使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育人之本,推动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式生长。文章以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为例,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精神文化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如以校训为精神代表的治学理念、"教师领导力"理念实践、彰显学校价值取向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融合是高校合并的顶层目标,是推进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的关键.本文主要从高校合并的过程分析入手,针对文化融合的难点,探讨合并高校应从重构学校文化价值观念、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学校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推进文化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内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显性与隐性存在,它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校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它是一种充满体验、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其主导及本质应是洋溢着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强烈的表现出求真、求善、求美和创新的文化氛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合并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把握好"冶铸大学精神"和"谋求科学发展"这两个关键。平等协作与和而不同的精神,依法治校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学术自由与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和谐校园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行科学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融合,突出品牌特色,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合并高校谋求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2.
张丽  张强 《黑河教育》2008,(5):18-18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园精神文化是由一所学校独有的历史传承、道德规范、精神氛围、人文气息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部分。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进而通过创新观念,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石油高等教育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独树一帜,开启了校园特色文化发展新模式。各高等石油院校秉承石油精神,始终把物质精神、教育制度、思想意识、培养模式等纳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中,重点部署人文素养、校园风貌建设,突出石油教育在新时期加强对外交流、融合实践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曹宏 《现代教育》2012,(10):44-47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保障;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需要和谐校园文化作载体;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要建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构建;开展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谐、文明的校园行为。  相似文献   

15.
校园精神是附着于校园这个载体,由学校集体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共同遵奉的文化传统、观念体系、规范准则等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它是通过校风和校园文化来映射的。校园精神虽然属于意识的范畴,却又独立于主体之外,而又反过来要求主体遵奉的一种精神存在。校园精神具有辐射作用和约束、同化的功效。弘扬校园精神在现阶段既有方法论的意义,又具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可以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拓展实践育人空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7.
精神作为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的集中体现。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其精神一直都体现在拥有一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的教师队伍。然而,广州市教育局出于长远考虑,在2002年将附幼天河园区和海琴湾园区合二为一,这样新的附幼就面临着校园精神的融合与重塑。在幼儿园追求立竿见影的“短平快”效果,用时髦概念制造亮点争夺生源的今天,我园利用这次校园精神重塑的机会,充分挖掘老附幼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新附幼”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张力。一、对“老附幼精神”的探讨与认同由于…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是文明民主、创新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悦纳包容的校园,也是全校师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和精神的家园。一年来,我校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文明教育相融合,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仁爱教育,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了打造和谐校园的有益尝试。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的价值取向是核心,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窗口,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关键,和谐的教育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高职学院校园精神的培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通过对校园精神的涵义、功能等方面的分析,结合高职学院的办学特点,提出了培育具有高职特色校园精神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义利观"思想下,工匠精神的回归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因此,结合当下高职院校的现状,将"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进行融合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理念。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要转变认知,树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理念;高职院校应提升学生技能,建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校需加强校园建设及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