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及特点,结合我国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对卫星导航的需求,浅谈其在空管通信、导航、监视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对推进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GPS现代化、Galileo、北斗系统的创建,兼容多模多频的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同时,卫星导航应用与移动通信等信息载体不断走向融合,集成导航处理与个人移动信息处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提出了关于卫星导航芯片组的发展设想.即研发集成BD2/GPS相关引擎与主处理器、支持多媒体处理的基带芯片方案。  相似文献   

3.
卫星导航是飞机上重要的导航方式,可以为飞机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数据。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机载设备,卫星接收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飞行安全紧密相关。分析了卫星接收机在民机中的应用,结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向全球范围提供高精度导航及通信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民机的卫星接收机应综合使用北斗和GPS数据,并加快接收机国产化进程,以实现卫星导航的完全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2017年9月份,军委联合参谋部与国家认监委在重庆联合发布了《北斗行动2020计划》,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认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不低于2家认证机构开展北斗导航产品认证工作;其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个至少由2家认证机构和17家检测机构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认证体系。在此背景下,在国家认监委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的联合指导,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组织开展下,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认证中心共同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工作,并在2018年完成了试点工作,确定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组织机构、产品认证范围、认证认可模式、认证程序规则等内容,为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在全国推广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开放高地、经济桥头堡,具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优势。本文结合重庆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重庆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完善重庆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战略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大可 《学会》2023,(9):22-25
<正>学会名片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成立于1995年,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协会现有个人会员299名,单位会员829家,下设29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卫星(卫星导航、通信、遥感等应用)、导航(泛在的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天地基定位和泛在的时间空间位置服务)。协会致力于提高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位置服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引领和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助力新业态,大力促进北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专利分析入手,指出了我国企业在北斗专利布局上的发展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众》2013,(Z2):34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优势:互动北斗系统具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北斗系统能使用户知道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美国导航卫星GPS优势:成熟GPS几乎已经成为卫星导航的代名词,其实它只是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GPS原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现  相似文献   

9.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0.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次卫星发射与以往有何不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对高山、海洋、城市等室外环境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然而,当面临有建筑物遮挡的室内环境时,卫星导航定位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定位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们对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出的更多需求,“羲和”系统应运而生。“羲和”系统是针对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羲和”系统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通信等系统,提供室内导航信号和室外卫星导航增强信号,采用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大幅提高室外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有效解决卫星导航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与北斗的结合将有力地带动北斗走进公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迅速弥补单一北斗系统与GPS等系统竞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功能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且随着人们对位置安全以及位置信息准确性的要求的提升,通信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的融合成为卫星定位系统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目前在卫星定位科学领域将卫星导航与通信进行融合的技术发展有两大趋势,一种是基于GPS系统进行技术融合,实现系统性能提升的COMPASS、GLONASS等;而另一种则是由于GPS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而进行技术改进发展的导航通信融合系统与导航补充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实际测量中经常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简单阐述我国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导航定位的应用。出于军事及导航市场的经济效益,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发展了各自的导航定位系统。主要介绍了美国的GPS现状及其现代化计划,俄罗斯GLONASS的新发展,Galileo系统及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概况,分析了未来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经常使用卫星导航会不会使自己变成路痴?英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证实,依赖卫星导航确实会削弱使用者认路的能力,因为卫星导航有效地关闭了人们大脑的某些部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征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在虚拟情境下凭借卫星导航或自己的能力认路,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研究人员的主要焦点是志愿者们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因为这些大脑区域负责记忆、导航、计划和决策等。  相似文献   

16.
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被民航界视为提高繁忙机场运行效率、保障复杂机场运行安全、解决机场全天候起降和终端区高密度运行难题的关键.考虑到精密进近与着陆飞行阶段对导航性能的严苛要求,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面临复杂飞行条件下的动态定位精准性、多元故障完好性、飞行引导灵活性三大挑战.美国及欧洲等国通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的联合攻关,完成了单星座单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技术攻关、设备研制和应用实施工作,但仍然存在卫星几何分布较差、易受电离层风暴影响、系统可用性不足等难题.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更多测距源,有效改善卫星几何分布,并消除电离层导致的差分校正误差.因此,多星座多频卫星导航精密进近着陆系统具备更高的全球可用性,是提高繁忙航路和终端区的空域容量、降低气象和地形条件复杂机场的最低运行标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导航卫星是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和空中用户导航定位的。导航卫星定位不仅定位精度高,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信息,而且用户设备也很简单。导航卫星主要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为核潜艇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同时它也为地面战车、空中飞机、水面舰艇、地面部队甚至个别士兵提供精确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子午仪”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8.
李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5-105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多亿美元,分三阶段研制,陆续投入使用,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9.
英目的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到1994年3月,完成了由24颗第二代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星座系统。现运行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至少能看到4~6颗卫星,定位一次仅需几秒种,可实现全球范围连续、近实时的定位、测速与授时。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6,(22)
卫星信号模拟器可以提供信号源,帮助卫星完成导航,在航空领域广泛应用,包括GPS卫星定位、卫星导航以及多通道卫星信号等,这几方面的应用都体现了专业的技术性。卫星信号模拟器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检测科研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完成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