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互联网建设与产业智能化的发展变革,推动江苏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江苏省基于区域产业基础和特色,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建设创新平台载体,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优良环境。提出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服务集群生态系统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的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迅速成长,但与先进地区和国家的产业集群比较起来,尚存在一些差距.文章概述辽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辽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辽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池仁勇  郭元源  段姗  陈瑶瑶 《软科学》2005,19(5):1-3,11
产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的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浙江为例,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成为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亮点。然而,产业集群遵循生命周期规律,为了更明确地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判断指标入手,划分产业集群为孕育、快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期限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化是各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集群风险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则是规避风险的根本。因此,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力,对维护高新技术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可以从持续创新力、人才集聚力、市场应变力、风险防范力、协同竞争力和集群文化力六个方面评价。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时雨  鞠晓伟 《现代情报》2007,27(3):174-177
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推动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靠中央政府扶持,更主要依托区域内部企业的力量,依靠东北产业集群发展来推动。本文从分析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现状入手,分析了产业集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彭桂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83-186
阐述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意义,论证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分析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创新网络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以地方化知识积累和地方化学习为切入点剖析了基于创新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最后,提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就总体而言,我国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比较弱.产业集群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外部不经济现象、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知识服务机构不够完善和企业创新风险规避能力较低等因素,构成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瓶颈制约.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瓶颈的根源在于现行制度的缺失和机制的不健全,因此,制度的重构和再造已经成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卢时雨  鞠晓伟 《现代情报》2007,27(3):174-177,180
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推动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老工业基地振兴要靠中央政府扶持,更主要依托区域内部企业的力量,依靠东北产业集群发展来推动。本文从分析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现状入手,分析了产业集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总结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实践,提出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模型及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集群创新是北京市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两个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亦庄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了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相结合的“10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10创新模型,分别从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议:企业内要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以人为本、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网络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少华  汪佳蕾 《科研管理》2007,28(3):47-52,69
我国产业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与国际上相似的"集群化"趋势,集群中的很多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网络平台,纷纷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的"四大区域网络"及其重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内容有:1、以"产业链"嵌入与延伸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整合为手段的区域产业网络重构;2、以改善产业集群发展中相对"固化"甚至"锁定"的制度创新模式和构建有利于集群关键共用技术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网络重构;3、以启动集群内企业信息化工程、发展"网上超市"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虚拟网络重构;4、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对基于解决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的的区域融资网络重构。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创新资源的聚集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也是对创新资源聚集和优化的过程,从集群的概念和创新资源的分类入手,以瑞安汽配产业集群的形成为例,阐述了产业集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对创新资源的不同聚集效应,同时描述了创新资源在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中的流动过程。分析了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产业集群资源优化配置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中,产业集群居于核心地位,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决定着区域的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综合实力的强弱。认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推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概念做分析对比,研究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演化的动力和路径.对福建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在福建创新集群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展示或隐藏创新行为演化的过程特征和均衡状态。当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增大时,系统收敛于(展示创新,展示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即产业集群的企业均坚持展示创新行为,产业集群朝着良性的状态发展。当产业集群内的模仿行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大时,系统收敛于(隐藏创新,隐藏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不利于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最终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针对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选择展示创新行为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已经有了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文章对重庆市与沿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重庆市产业集群本地特色较强,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后给出了促进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滨海新区政府将自主创新作为新区长期发展的战略指引,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规划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关注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在产业集群理论、系统论、网络理论、创新理论基础上,将集成创新作为新区内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实现途径,并根据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现实条件,构建了集成创新策略框架。提出了对于成熟制造业集群,可以通过供应链集成和横向集成促成产业内企业的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营造集成创新氛围、有效发挥轴轮式集群集成创新的作用、构建产学研集成创新体系是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