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和谐是一种相对适当与均衡的状态,它通常包涵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三重意义。和谐之情温馨,和谐之语动人,和谐之音怡神,和谐之境舒心。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谐校园是现代求知探秘的美好殿堂。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温馨宜人,应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努力方向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传统德育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本位的功利性价值,它忽视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了德育固有的主体性本质及和谐社会对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呼唤,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日显苍白。现代德育要着力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现状与潜能,着力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发展,着力于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有机结合的双本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双本位德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德育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本位的功利性价值,它忽视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开放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了德育固有的主体性本质及和谐社会对自主性与创造精神的呼唤,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日显苍白。现代德育要着力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现状与潜能,着力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发展,着力于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有机结合的双本位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却越来越凸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之音。研究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成因及相应对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进而促进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团体利益和谐、社会外部环境与格局和谐的社会形态.圆道思维--和谐共生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扩大民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的生命之源;文明传承、文化创新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基础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谐语言环境建设的语言现象,直接影响到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的创建,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信良好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改善不和谐的语言现状,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实现语言的规范、和谐,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社会人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心理和谐的平衡点,治政和谐是心理和谐的保证。作为治政者,要注意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使之具有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知恩感、换位感等等心理感受,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和谐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和谐体育是现在体育发展的"关键词",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体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国家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对发挥体育的这些功能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于19世纪中叶英国的新大学运动,其本质在于以知识为目的和以知识为手段两个维度,其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个层面。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当注意成人高等教育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的统一。成人高等教育的过度功利性价值取向会导致和谐社会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基本理念是,和谐教育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兼顾人与社会和谐、协调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以及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上。应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责任属于社会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自律和自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需要公民的良知自觉,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要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并提出了强化公民道德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辩证的宇宙观是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社会单体意在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与之相对应。构建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与主导。它应该是具有和谐属性的文化。它与和谐社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哲学视域下。和谐文化构建的关键点是通过创新先进文化。更新人们思维深处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视野的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回报之间相平衡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对我们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教育在民生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关系到千家百户的事业,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发展形态的统一体中具有自身独立特点,与以往社会和未来社会有着必然联系和差异的社会发展阶段。由经济差异导致社会文化领域的差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思维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和谐进步有著极大影响。因而,提出构建主导文化,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民主等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改善民生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是整个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边区经济文化落后、民生凋敝的历史现状,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边区人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是造成社会异化的根源,社会异化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集中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一样,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尔库塞的社会异化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善用技术理性,坚持多面性的社会和谐观,更要注重人本精神,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