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戏曲的唱腔体制,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体。其中,对于板腔体如何从一个基本曲调,通过速度、节奏、旋律的扩充或减缩等变化,而演变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别,已有诸多论述,似较详尽。在曲牌体中,亦有对某些戏曲声腔(如:昆曲、高腔)曲牌联缀规律的研究。但是,对于各戏曲剧种中,多种曲牌体系内部,各曲牌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规律,却较少论及。本文仅以福建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为例,试图对我国戏曲  相似文献   

2.
《娃娃》(曲牌)是现存戏曲剧种中常用的曲牌,在地方戏曲中应用普遍且形态各异,肘鼓子腔系剧种中的[娃娃](曲牌)在流变过程中,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对肘鼓子腔的整体音乐风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较高的艺术价值奠定了其在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娃娃》(曲牌)的界定和渊源进行浅要探索,为后面研究肘鼓子腔系《娃娃》(曲牌)的音乐风格做铺垫。  相似文献   

3.
词曲文学源于曲牌体音乐,曲牌体音乐“一曲多用”与词曲文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吻合。词、曲牌的句法结构框定了词、曲文学的句法结构,词曲文学的写作是在这样的句法结构下进行艺术思维与创作。成套的曲牌体音乐更是框定了古代戏曲文学的整体结构,不同曲牌的连套结构显示出不同句法结构曲体的组合,为戏曲文学的表现提供了不同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这个地方,关于戏曲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就是花鼓戏,这些年它用于将湖南人的地方传统文化实施维系。对花鼓戏实施对应的探究,对于其唱腔、配器、曲牌的来源、剧种的亮点这些内容实施对应的探究,大体上是静态方面的探究。对于湖南花鼓戏这种戏曲的实际情况和别的艺术革新实施动态方面的探究和音乐形态解析方面的学术论文相对少一些。  相似文献   

5.
音乐小词典     
【北京曲剧】戏曲剧种。它以北方曲艺单弦牌子曲音乐为基础,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曲艺音乐,发展成的一个新剧种,曲牌中常采用某些熟悉的曲调,如《银纽丝》(又名“银绞丝”,四百余年前即流行于我国南北方)等。常演的剧目有《王老虎抢亲》等。  相似文献   

6.
青海现存的地方戏曲剧种有灯影戏、眉户戏、平弦戏和藏戏四种,藏戏又分黄南藏戏和甘南藏戏两大流派,其中甘南藏戏是和甘肃四川交叉共有的剧种。下面将各地方戏曲剧种概貌及艺术特点分别予以介绍。青海灯影戏俗称“影子”。主要分布在湟水流域的西宁、大通、湟源、互助、平安、湟中、乐都、民和、门源以及黄河流域的贵德、化隆等县,海西州的德令哈、都兰、乌兰也有灯影戏班子。青海灯影戏的渊源史无记载,就唱腔音乐而言,与甘肃陇南影子腔极为接近,而打击乐则和秦腔大同小异,唢呐曲牌也和秦腔有不少共同之处。其戏曲语言和青海眉户戏一…  相似文献   

7.
道情是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戏曲剧种。就其音乐来讲,它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唱腔板式基本为板腔体,间或使用一些曲牌,音乐组织体系是以板腔体为主的“混合体”形式。在板腔程式上,可分为[铜器垛]、[慢板]、[流水]、[紧打慢唱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国家非物质遗产松阳高腔进行分析,在阅读有关文献与探析戏曲脚本的条件下,对松阳高腔曲牌结构方式与演唱方式,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阐述,目的就是明确松阳高腔曲牌的独特结构与演唱方式,为人们欣赏松阳高腔这一古老戏曲艺术、探究松阳高腔审美价值、促进松阳高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中,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川剧是以四川为中心而覆盖西南地区的最大的地方戏,在川剧音乐中高腔尤其最有特点,其曲牌丰富,不仅包括了南、北曲的曲牌名,也还有自己独创的曲牌,数目达数百种,对川剧高腔曲牌研究,对戏曲音乐的特点、现状及其发展和现代音乐创作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戏曲器乐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声乐曲牌[风吹荷叶煞]变化发展而来,作为戏曲器乐曲牌的代表作品,[夜深沉]所反映的不仅是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的渊源关系.更昭示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一曲多用,一曲多变”这一特有的创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公平性和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从实践上看,各国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会计信息可靠性上。公司治理应用到会计方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治理,提高其可靠性。通过阐述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研究背景,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角度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明代青阳腔是在昆腔传奇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基础上的民间突围,体现了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立场。早期青阳腔多是艺人对宋元南戏的移植和改造,后来逐渐参与了对文人传奇的演唱,并与昆腔“平分天下”。青阳腔对昆腔的冲击在于对曲牌乐句的断分.造成曲牌连套体部分的错层和错位。而大量的“滚调”又迫使青阳腔对弦索的抵制,鼓、板、笛、锣一直伴随着青阳腔的伴奏。  相似文献   

13.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家班是昆曲有别于元杂剧和京剧的重要特征,明清两代士大夫普遍蓄养家伶的风气,推动了昆曲的普及和流行,同时也促进了昆曲文学剧本创作的繁荣,完善了昆曲舞台演出的体制和表演规范。从审美特征到舞台演出体制,昆曲的很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家班阶段的烙印。这种影响和痕迹主要表现在:尚雅的美学趣味及含蓄优美的演出风格;生旦戏、折子戏为主的舞台传统;歌舞并重的表演形式;有别于明星制的以剧本为中心的角色制。  相似文献   

15.
闽剧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是在“儒林”、“平讲”、“江湖”等三个同属弋阳腔(高腔)系统声腔剧种融合衍化的基础上,又吸收徽调、京剧、昆曲、皮簧等变革发展的产物;闽剧作家发掘、整理和创作了一千五百多个剧目,产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传统题材的经典之作。政和四平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目前存在的最原始的剧种之一,被视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当前务必做好四平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莆仙戏生存现状及其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生存中所面临的矛盾,指出莆仙戏存在的草根式生存危机与困境,提出莆仙戏在重围中寻求突破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京剧脸谱是京剧人物角色的面部绘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京剧脸谱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使京剧脸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感。同时,京剧脸谱的文化特点对现代设计领域的影响颇大,为现代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秦腔研究成果颇丰,但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学科,文章对已有研究成果作了粗略的分类梳理。秦腔作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其研究路径应该由单一研究向综合研究拓展,只有对秦腔艺术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揭示秦腔音乐规律所在,推动秦腔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0.
豫剧是比京剧更古老的剧种。豫剧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革新。它在创新和提高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间特色。同时,豫剧的编剧与演员,剧本文学与表演艺术,基本上是相得益彰的关系。豫剧的剧本创作与表演艺术时刻不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