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说实话,笔者并不熟悉秦腔,但由于秦腔历史悠久,成就卓著,故而对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关注。焦文彬等先生撰写的《秦腔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是剧种史的扛鼎之作,曾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该著只写到1911年辛亥革命,没有涉及此后由易俗社、民众剧团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引领的秦腔新历史。焦文彬等先生早就有意续写,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果。令人欣慰的是,高益荣教授于2014年10月出版《20世纪秦腔史》,达成了诸位先生的心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22,(1):29-39
文章以河西走廊最具代表性的张掖邵家与武威马家木偶、皮影戏班传承人口述资料为依据,在笔者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家族传承秦腔剧目的统计与分析,对清末陕西秦腔已在河西走廊普遍传播这一音乐现象进行有力而充分的论证,为音乐口述史学研究提供新维度。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秦腔是一种流行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古老民间艺术,生活在中部城市中的当代学生对秦腔既缺少一定的认知,又缺乏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5.
秦腔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最喜爱的地方戏,但其发展尚未得到当地学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结合历史上戏曲发展的轨迹、当代地方戏发展的经验,针对宁南山区秦腔发展的现状,应当通过培养年轻观众,排演贴近山区农民生活的小戏,突显地方特色,细化秦腔在宁南的研究等措施,推动秦腔在宁南山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腔最早产生于陕西,是西北人民最喜爱的古老戏曲。三秦父老视秦腔为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同时也借以表达其喜怒哀乐、寄托他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秦腔在农村生活中所形成的四个公共空间:农贸集市、红白丧喜、自乐班、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从而窥见近代中国内陆农村——陕西关中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腔>获奖,意义重大.不仅是贾平凹个人的荣耀和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一方面继承了"陕军东征"的辉煌,鼓舞了陕军的士气,展示了陕西第二代作家不凡的写作实力.<秦腔>获奖,不仅使有"三驾马车"称谓的陕西第二代作家了无遗憾,实至名归,也为正在成长中的第三代作家做出了示范.另一方面<秦腔>获奖,是由文学终成为文学问题、文学的发展应尽量与周围的非文学因素(场域)保持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生态协调的规律决定的.是国家对多年以来坚持写作,不屈不挠、始终把文学当事业干、永不歇息的作家创作劳作精神的高度认可.同时,一定意义上讲,<秦腔>获奖也是文学民间文化批评转向的胜利成果.<秦腔>获奖,必将掀起又一轮陕西文学阅读、研究尤其是贾平凹研究的热潮,对陕西文学文化和西部文学文化品牌的发展传播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秦腔民俗文化的简单描述,分析了秦腔在西安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秦腔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秦腔为武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爱国战斗中,以马健翎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创作了一批"红色秦腔",本文将以《十二把镰刀》、《穷人恨》、《血泪仇》与《中国魂》四部作品探寻"红色秦腔"的传承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以问鼎桂冠,呼声最高,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贾平凹表示《秦腔》得奖既意外,也不意外。他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1.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与精湛的舞台表演,成为歌剧艺术得以表现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辽宁歌剧院1995年首演至今的歌剧<苍原>,其音乐体现出了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该剧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  相似文献   

12.
湘西阳戏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践主体是亿万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其来源广泛受到湘西多民族文化影响,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与其周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了湘西人民的审美情趣,弘扬了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目连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皖南地区的目连戏带有强烈的地方宗族色彩,具有浓厚的皖南地方特色。封建社会里,皖南目连戏因其对于宗族的特殊功能而被广为使用;当前,这古老戏曲却由于种种原因衰落了,人们不再使用它。但是,皖南目连戏因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并没有失去使用价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戏曲这门艺术可以说是一门装扮角色的艺术。在演员和角色之间戏剧服饰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象征性、规定性、舞蹈性三方面来阐释戏剧服饰在整个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戏曲曲牌结构经历代发展在昆曲的昆腔中得以成熟完善,无论单曲牌结构还是整体性曲牌结构,其艺术成就及结构特点都被戏曲曲牌体的其它剧种以及后来形成的板腔体剧种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秦腔》坚持了从特定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的实际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了真实性第一的现实主义原则;它不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理想化,坚持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塑造人物,描写生活;与《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相比,《秦腔》回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古琴艺术被沦为“遗产”的原因基础上,从古琴艺术的内涵、现代人对古琴艺术的需求、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说明了古琴艺术复兴的迫切性,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古琴艺术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艺术两次由地方走向全国的历史进程是依托现代传媒完成的。现有四十余部黄梅戏电视剧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诗意化的审美特征。然而,戏曲表演作为剧场艺术具有的互动性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是电视这样的平面媒体永远不能给予的,黄梅戏电视剧作品也不例外,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李文祥 《海外英语》2014,(4):169-171,188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er first provided the overal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eritag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cradle of Qin Qiang Opera, to generall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intangible heritages; then he described Qin Qiang Opera from its historic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after applying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ze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s and possible risks of pressures or even disappearance,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work out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ignificant intangible heritage.  相似文献   

20.
樊粹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开拓性地促成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的转型,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他推进了豫剧都市化进程,创作和改编了一批豫剧经典剧目,大幅提升了豫剧品位。他确立编导中心制,组织管理新型团队,促成豫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现代化,并为豫剧的传承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