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拷问之一:真语文?假语文? 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你会发现,学生的分数确乎在不断地提高,而我们的教师却越教越累。学生越来越厌学,语文甚至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人文性最强、内容最丰富、最有光彩的学科。静下心来,痛定思痛,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哪里是在教语文。我们只不过是领着学生日复一日地在做题罢了,即使在说。也是在说着应对试题的话。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课程。但是,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情感的大门。如今,新课标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课程。但是,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情感的大门。如今,新课标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最本真的意义上,语文不是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认识、去把握的外在存在物,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语文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的生活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刘柯 《现代语文》2010,(2):66-67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课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却走向了单调沉闷,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为了适应应试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简简单单教语文 张菊荣 我们常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折腾得最最严重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是最灵活、最具人文性、最有内涵的学科。让语文课堂充满神韵和灵性,让人性的光辉照亮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如果我们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享受到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对生活最美丽的表达。语文是我们审美能力的来源,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戴体,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中华文化的积淀。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那么,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佳作星空     
2012年第五期主题第五期主题·漫游语文世界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过家人、亲戚、明友口语交际时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有关语文的争论,我们听了许许多多,也看了许许多多。这里有记者的采访,有学者的评说,有作家的抨击,有专家的呵护,却独独少了千千万万中小学生们的声音!实际上,千千万万中小学生才是语文真正的主人,关于语文,他们最有发言权!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第一章语文这家伙语文是什么?在我17年的执  相似文献   

11.
在度过漫长的四十春秋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之后,我深感语文应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终生的一门必修课。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学习语文是个漫长的过程。苏联哲学家斯比尔金说过“:那种在我们看来是最接近、最了解的东西,一旦我们想深入地探索它的本质,它就成为最复杂的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工具说”和“人文说”各执一端,恐怕跟语文的综合性有关。的确,语文的学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的知识总量是难以量化的,语文的能力形成是螺旋上升的,语文的教化功能是潜移默化的,语文的学习天地是广阔无边的。看来,就是穷毕生之精力,也很难说自…  相似文献   

12.
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幸福的。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课程应该分为三个板块,即,课堂教学、课外读写、综合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科目,语文是基础,小学语文便是基础中之最。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这四项功夫全部达标,那么我们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大半。因此,无论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教学都要注重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改最成功之处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大语文教学观。的确,语文学习就是和生活实践紧紧相联系着的。我们在生活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次活动都和语文有关。最终检测我们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是高考和中考,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将最具灵性,最有生活气息的语文教育引入了枯燥乏味的程式化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最接近生活,最有情趣,最有实用意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人性之美、充满趣味,千万不能只让学生对知识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我们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语文教学的大气候跟前些年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人文性的确立、新教材的使用和近期新课标的颁布,应该说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相对宽松、相对理想的环境,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可以大胆一些,大气一些,进行非应试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一语文是最体现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老师又是最具人文色彩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语文、感受语文,在体验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无可否认,我们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没有把课文当…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衔接好课本上和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帮助学生形成迁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