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2.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可读性,理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且看迄今人们对于新闻的几种权威定义: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中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范长  相似文献   

4.
初写小言论,常常容易只顾找报载的重大新闻题材,继而以复述新闻事实加上感想代替说理,以致陷于就事论事,人云亦云。这往往是跟作者没能掌握小言论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选材方法,进而发挥它的以小见大的说理优势有关。一位作者将报社退回的一篇小言论稿件转交给我,要我帮助分析未能刊用的原因,提修改意见。题目是《灭鼠的启示》,内容大意是这样的: “昨天(即今年2月20日),陈昊苏副市长宣  相似文献   

5.
作为小型化和群众性的新闻性小言论,自有它特有的说理方式和方法。一般说来,它勿需象重型评论那样,展开全而地论证和辩论,而常常以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据事议理,事理溶合,以小见大,发人深思。它的说理特点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津农 《新闻三昧》2003,(12):36-37
新闻评论是说理文。什么是理?《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理是形成事物的内在的因果联系。说理,就是把事物内在的“理”一层一层剥给人看。无论是现今新闻评论,还是古代的说理文,都必须凭借文词字句说好理,必须正  相似文献   

7.
陈旭 《新闻前哨》2005,(10):103-103
时下,有一本书很畅销,它就是著名职业经理人汪中求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它虽然是一部针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书,但它所提出的观点,却是对新闻摄影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大半生做新闻工作 ,深感我们有些文章不善说理 ,或板着面孔训人 ,或万千概念堆砌,或语言味同嚼蜡 ,或陈词滥调充斥 ,把本来正确的道理讲得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 ,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 ,《庄子》确有它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 ,粗作分析 ,把此书的说理方法作些归纳 ,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 ,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的七篇 ,历代多数学者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 ,其余则被认为是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 ,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 ,机趣横生 ,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说 :…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的说理侧重于以抽象道理和逻辑思维启迪和说服读者,写起来难度不小,读起来往往又枯燥一些,不如侧重于以叙事为主、靠事实说话的新闻和通讯报道等体裁来得具体、生动,易于入脑。正因为如此,为了学习和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使得它说理有根有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需要适当输入一些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而且在写作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规律还是宣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为民  张宪春 《新闻界》2002,3(2):13-1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规律这一命题,在新闻学界一直被认同,例如《新闻界》2000年第4期赖新蜀同志的文章《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但它是否是个真命题或是规律,我认为很值得商榷。一、用事实说话的含义“用事实说话”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子概念:事实和说话。《辞源》关于事实的解释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现代汉语词典》(1999版)关于说话的解释是:“用语言表达意思。”也可理解为’说理”(《新闻舆论学大辞典》123页)。因而,“用事实说话”可以解释为:运用一定的真实事情说明表达一定的道理(意思…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议。2001年至2006年,《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等刊物连续发表争鸣文章,《新闻记者》还刊载编者按推动讨论走向深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孙举  孙科 《新闻传播》2010,(7):72-72
说到了中国的选秀节目,就不能不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虽然从开始到现在,《超级女声》几易其名,甚至从“女声”变为了“男声”,期间引起争议无数,数度传来停播传闻,权威部门介入干预,外国媒体痛斥抄袭,但这档娱乐节目所引起的公众关注度,和它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市场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留给中国电视媒体巨大的理性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4.
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从《解放军报》到《火箭兵报》,3日内的新闻多起来了。尤其是一版,加电头的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是“快讯”、有的是消息、通讯。但客观地分析,我们军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做得还不够。时效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辞海》认为: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新是新闻的特性,是区别其他文体的标志,尽管这个新还包括新的事件、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天天阅读报纸刊物,深感一些说理文章,作者不谙说理之道,或万千概念堆砌,或陈词滥调充斥,或板着面孔训人,或语言味同嚼蜡,把本来正确的理论命题或人生哲理讲得不成模样,读来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他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将其说理方法作一归纳,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七篇,历代学者大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其余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明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  相似文献   

16.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标志性节目,央视《焦点访谈》的栏目宗旨。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子概念:事实和说话。我理解《焦点访谈》的“说话”为,它的信息选择流程和解释方式是以客观性为准则,尽量将事件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在13分钟的节目里,依据新闻事实所给定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主观评说;基于对新闻事件的透视、分析,进而说出合乎逻辑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话。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而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说话,便是用事实说话的主要方法之一。 直接引语指的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已成为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随意翻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都不难找到使用直接引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杨子才 《传媒》2000,(12):33-34
大半生做新闻工作,深感我们有些文章不善说理,或板着面孔训人,或概念堆砌,或语言味同嚼蜡,或陈词滥调充斥,把本来正确的道理讲得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它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把此书的说理方法作些归纳,供同好者参考。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庄  相似文献   

19.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20.
葛洪《抱朴子外篇》讲究说理艺术,富于说服力与感染力。具体表现为:旁征博引,长于引经据 典;长于正反论说,辩证而允当;长于分析与推理,精微而缜密;善用比喻以说理;善于借助叙事、描摹和推测 以说理;说理富有情感色彩,情理相生。故论者或称其为东晋文章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