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大学生在网络语境下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特征,并对影响请求行为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网络语境下实施请求类言语行为时使用了多样化的称呼语和请求策略。其中,使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最多,倾向于使用说明原因、表达感谢和询问可能性等辅助语来提高成功率。此外,表情包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出现在平级关系中。  相似文献   

2.
史平 《海外英语》2013,(6X):243-244
以奥斯汀和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分析了请求言语行为的三大策略,分析英汉请求言语策略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请求策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请求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们在希望受话者作出相应反应的一个重要言语手段。请求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请求言语行为。本文会列举中英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分析其间接请求言语行为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使读者更加了解两种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并且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中的间接请求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4.
请求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同时,请求行为也是一种语言行为,一直是语用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在请求行为的研究中,"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CCSARP)"是该领域的领头羊,本文将在CCSARP的框架下,对请求策略中的常规间接策略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水平组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学习者请求策略的习得和发展情况,发现:(1)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降低,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2)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逐步上升,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3)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增加,表现出回归迹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参考Ervin-Tripp对英美人常用请求行为的调查而总结出的请求言语策略,对英汉"请求"言语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英汉请求言语策略差异及其原因,并指出了"请求"言语策略的使用对交际的影响,旨在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请求言语"作为言语行为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被频繁地运用在日常生活和企业沟通中.本文在研究社会交际和礼貌策略的基础上,基于Blum-Kulka(1989)的请求语言策略框架,对河南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员工所使用的请求言语进行语言学层面的分析并归纳出权利、社会距离和强加程度三文化因子影响下河南企业员工的请求言语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针对传统"话语补全测试"对语用学中言语行为分析的不足,以会话分析的角度对30篇商务电子邮件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结构模式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请求电邮中的话语类型通常按提出请求、接受或拒绝请求的顺序形成固定的相邻语对、组织话轮;提出请求前通常使用请求预示序列,解释请求原因的策略在请求电邮中使用频繁,本语料中涉及请求话轮前解释和请求话轮前后解释两种;接受请求的话语通常是直接的,还常常伴有暗含同意的标记词;拒绝请求的话语通常间接含蓄,并常常伴有拒绝理由的陈述。这说明在国际商务往来的语境下请求类言语行为的使用与交际双方的利益密切相关,交际双方通过使用过量信息实现避免冲突、维护和谐的目的,以不损害双方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实施和回应"请求"言语行为,这也正反映了交际者对语境的顺应,符合商务电子邮件注重言语礼貌得体的书写特点。  相似文献   

9.
间接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言语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对汉语中的间接性请求进行分类。认为汉语中的间接性请求可以分为要求听话者说一些事情和要求听话人做一些事情,而这两类又可以再分为规约性问接请求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求是一种很普通的言语行为,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动(Face Threatening Acts)。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会考虑面子问题。因此,在实施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发话人通常都会采取一定的请求策略来加以调整。不同的语言其请求语是不同的,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本文旨在对这种差异进行对比,解释造成英语和汉语内部请求策略不同的原因。对于英汉语之间请求语的差异,本文则更多地从文化角度阐述,并指出理解这种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交际双方均能用其委婉而含蓄地表示礼貌。本文试图就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的关系及其在礼貌策略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和理解受到动态语境的制约。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制约的运作机制。在对动态语境的定义作进一步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动态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制约的要素包括语境中的"有言在先"、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互动的即时语境。语境中的静态语境在交际双方互动时,被激活而成为动态的语境。所谓动态语境其实是动态语境与静态语境的结合,它是在语用中由交际双方协同构建的。  相似文献   

13.
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别从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着手,试图解读广告商是如何成功地劝服消费者购买厂家产品,同时讨论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误用又会导致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A Brief Survey of Swi Act Theory the ref,rsd咖r.Inth。lasttwoorth。decad。,thest。dy B.Illocutlonmpact:theederlnt。dstoof speech act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ain use this sentence as an order,a request or aof great Interest and imptance 汕 the piece of咖0 to ask the hearer to close theprgutlst.q and sa(讪ngulsts.Since all dor”、lmpnge comrnunlcatlon relates to SpeeCh acts,C.Perforutlorlmp act:As a result,thespeech acts are the basic or minimal units…  相似文献   

15.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间接言语行为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传统的理论研究却没能对其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最近,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但此理论忽视了对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的考虑,从而无法对间接言语行为作全面的解释.因此需要对此转喻解释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其他言语行为如问候、道歉、拒绝等的研究,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较少。作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教师的批评言语行为尤其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文章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依据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讨论教师在批评言语行为中所采用的策略,并就各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批评策略的不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恰当批评策略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间接言语行为由于具有间接性、委婉性的特点,在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它们对良好情感因素的开发、培养和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间接言语行为和情感因素结合起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Polite principle is influenced deeply by a nation'shistory,culture,custom and so on,therefor different countries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expressions of politenessand indirect speech acts.This paper shows some main factorsinfluencing a polite speech.Through this article,readers cancomprehensively know about politeness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相似文献   

20.
剧本《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中的宏观言语行为主要体现为美国梦的实现、种族冲突、金钱和尊严的关系三个方面。微观言语行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以及间接言语行为都含有丰富的语力,能有效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并将剧情推向高潮。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戏剧文本分析,从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的角度浅析剧本,旨在为剧本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在戏剧分析中验证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