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形态的悲剧与伦理范畴的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悲剧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承载着道德元素。道德元素对悲剧审美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生动再现了一幅美国少女在社会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图景。以长腿为首的主人公们置身在各种伦理身份混乱的环境下,面临着个人道德选择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纠缠在伦理意识的觉醒与丧失中,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她们的悲剧实际上也是一出伦理悲剧,作者以此呼吁大众给予弱者人文的关怀,呼吁社会应建构良好的伦理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3.
《桥头眺望》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早期的一部作品。该剧围绕主人公埃迪从平凡走向道德堕落,最终毁灭的故事,揭示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伦理悲剧。埃迪伦理困境中身份的迷失、情欲和责任的冲突成为埃迪悲剧的主要表现。埃迪处理伦理关系时,理性意志的失控、错误的伦理选择和伦理行为构成了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桥头眺望》中,米勒通过书写埃迪破坏伦理禁忌遭受惩罚的个人悲剧,来唤醒人们重视对亲情和伦理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文革”时代宋凡平与李兰的爱情和改革开放时代宋钢、李光头和林红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个爱情故事都以悲剧结局;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作家的笔触直指时代社会的变迁本相,折射出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忽视与巨大冲击。兄弟爱情悲剧的道德力量,引起人们思考爱情的本质、时代的伦理缺失,呼唤和谐中国的道德回归。  相似文献   

6.
拉斯普京的中篇《活着,可要记住》所塑造的娜斯焦娜性格悲剧,是社会道德、公民义务和传统伦理观念之间的激烈冲突。它所昭示的是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性格悲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创作中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1940年代的历史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依托,社会为标的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但对伦理层面上道德英雄的人格创造,使之进入到对理想的人性世界的建构,不仅在现实的政治意义之外焕发出动人的美学意义,也将中国现代悲剧中的现实主流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常静 《文教资料》2007,(35):39-41
哈代是英国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他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女性身后隐藏的并非是作者特殊的世界观,而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哈代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对现实、伦理、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10.
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悲剧,文章认为更是伦理悲剧,从伦理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能抓住其悲剧的实质。在其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无一例外地将主人公置于各种伦理困境中,进而探讨人生的伦理问题,并对人类和人生进行了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类和人生作出的悲观结论源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对人类心灵的腐蚀及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我母亲的自传》是加勒比裔美国著名作家杰梅卡·金凯德的代表作。小说讲述故事女主人公雪拉在当时艰难的伦理环境中求存,从而引发一系列伦理混乱。该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主人公雪拉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探讨悲剧命运的体现,阐述造成悲剧的伦理因素,探索其蕴含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作家托玛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的悲剧性命运。论文从社会根源和人为因素解读苔丝的悲剧。苔丝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的入侵而导致在经济上彻底崩溃的农民阶级的悲惨命运的反映,又是资产阶级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戕害的必然结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她的悲剧还与自身性格有关。苔丝的悲剧也与安琪·克莱以及亚雷·德伯这两个男性人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与中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在宗教神性、礼教道德方面存在相通之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社会道德伦理文化,及对两位伟大悲剧大师内在信仰的影响,反映出悲剧所彰显的伦理主题差异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的经典剧作《悲悼》三部曲讲述了一场家庭伦理悲剧,阐明了违反伦理禁忌的严重性和遵守伦理秩序的重要性.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为切入点解读这部作品,剖析主人公莱维妮亚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可以看出,莱维妮亚的悲剧本质上是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6.
刘晓娟 《文教资料》2008,(31):10-11
人类社会对于情感道德的培育和认识,最先形成于家庭组织之中,家庭是一切人伦的起点,因此,元代杂剧创作中涉及家庭伦理题材的悲剧作品很多,在描写家庭生活题材的剧作中,总是以父子、夫妇、兄弟关系为核心,在剧情中积极表现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兄弟、妯娌、妻妾等伦理关系.本文就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中"谋财背义"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这些作品所暴露的置身其间的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7.
将后现代理论分析框架引进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借用福柯“知识/权力”观和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将李贽的教化悲剧置于晚明思想界非理学欲望试图冲破理学欲望禁锢的语境下,通过分析李贽教育话语的抗争及悲剧之源,认定李贽乃是一位基于传统道德伦理内发性而非异质教化传播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设定了"伦理实体"这一悲剧本体,而后现代主义悲剧理论与实践则否认本体的存在.在后现代主义悲剧理论里,悲剧的主题是虚妄的,人物是虚构的,场景是虚幻的,所有的东西不过是语言的泡沫.  相似文献   

19.
《爱与尘》是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早期杰作,讲述了黑白种族之间的爱情悲剧。在种族主义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爱情触犯了最严厉的伦理禁忌,敢于违背这一禁忌的人则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伦理困境,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悲剧发生的伦理环境、分析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他们违背有关种族之间交往原则的伦理禁忌所导致的伦理惩罚。本文认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书写,盖恩斯鞭挞了这种禁锢人性的不合理的伦理规则,并指出了其对黑白种族双方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