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教育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逐步兴起,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温州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发展“温州精神”的需要,而且还有着易认同、易嫁接和促进地方文化再建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发校本课程,凝聚学校特色早已成为基层学校办学的一条思路。在积极培育学校文化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发挥课程文化的影响力,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和“魂”。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笔者认为需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来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推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生长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利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奠定国民精神的“根底”;开发形式多样的语文校本课程,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努力创设和谐发展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制度保障,让课程充满生命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黄马福 《生活教育》2012,(13):57-59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就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虽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校本化改造,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几年来,育才课程文化围绕“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三个核心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的精神价值,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这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核展开实践,形成独有特色的育才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6.
龙起香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6):91-93,107
钦州市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对校本课程开发持否定态度,校本课程开发的自我效能感低,工作被动。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开发技能缺失的主体性因素,也受传统的教师文化特质及教育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需要促进教师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转变,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认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知识、技能素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的课程开发活动。开展温州精神教育是温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青少年教育的特别需要,也是温州青少年未来幸福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别需要,我们认为理当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依据与主要领域。为此,我们在温州地区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系统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温州成功创业为活生生的榜样,引领学生在学习探索现代科学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领略温州精神的强大力量,感受温州人的创业魅力,从而继承并发扬先辈开创的优秀精神化,成为有温州精神的一代新人。不仅如此,而且我们始终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的今天,学习温州精神,弘扬温州精神,培养青少年的创业精神包括商业意识,开发青少年的商业天赋,莫定他们开创未来事业的基础,也是浙江乃至全国青少年教育的特别需求、特别一课。  相似文献   

8.
鲍道宏 《中学教育》2013,(4):41-47,74
“校本课程开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西方兴起,七十、八十年代达到鼎盛。八十年代后期及至九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落入低潮。从此,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再概念化”,寻求课程在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开发的平衡。九十年代末,我国将“学校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试验、推广。作为后继者,我们要积极学习西方经验。领悟西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质,在追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教育目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建立与中国文化特点相协调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回归生活的课程文化、多元共生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可以理解为校长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类课程资源与灵活实施各类领导而产生的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的校本推进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建设需要构建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共同体,提高校长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发展规划、强化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诊断”课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营造学校文化发展环境及形成课程开发社会合力等方面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宣武教育》2007,(1):45-45
宋寒在《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9期上撰文说,课改在理论上赋予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教师理应在课改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而现实中教师却逐渐放弃了享有的课程开发权力。这种主动弃权乃是出于本校开发中“制度规训”、“技术制约”及“文化羁绊”等多种潜在因素控制的结果。教师应转变校本课程开发的观念,从“技术兴趣”转变为“实践兴趣”,通过对学校平行性组织及文化的重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执权”。  相似文献   

13.
<正>优秀的区域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浸润、一种精神,它为学校精神积淀和形成文化特色提供了底蕴深厚的土壤,还可以推动学校开发和实施富有区域色彩的校本课程,提升校本课程的品位,使校本课程不仅是某一个学校的,而且是区域的,代表着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形象和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连云港地区历史悠久、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其区域文化形态丰富、类型多样,天然地成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厚重基石。  相似文献   

14.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存在着课程开设“虚无化”、课程管理“杂乱化”和教材开发“拿来化”等“三化”现象,严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努力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机制,严把校本教材质量关和建构校本课程开发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舒洁琼 《辅导员》2012,(Z2):13-14
生活化、民主化、实践性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重要特征。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源,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实施开辟了新天地。少先队教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必将起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最终推动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整合的方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以创设校园育人环境为抓手,为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奠基。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窗口,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能给人以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6.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是贯彻“新课改”,实施“新课标”的一项内容,也是建设新校园文化面临的新课题。2004年以来,笔者为在教育实践中,全面地把握和深入贯彻“课改”理念,落实“新课标”,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促进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实施环境教育,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课程分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提高语教育教学效益的切入点。依照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中“4R”原理,重点探讨语类“系列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改变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色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办学质量和品位提升的必由之路。特色建设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在每所学校具体条件下,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实践证明,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回顾我校走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历程,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和校本课程一起提升。如何抓好校本课程,更好的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我的实践和学习,谈一下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谢卫东 《现代教学》2011,(7):142-142
我校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中华古诗词诵读”教育活动,实施“节日漫游’,{交本课程;2005年10月,经过深入研究,又确定了“篆刻文化”学校教育特色课程;2006年9月,确立了研究课题“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系列的活动与研究意在开发和利用“篆刻、诗词、民俗民族节日”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和校本课程是高职课程建设的“两翼”,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展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