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素养对变革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一种基于“问题—对话—评价—重构”方式开展的课堂实践活动——“分享—创生”学习范式,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分享—创生”学习的含义、内涵,教学的基本形态、范式结构、操作流程以及教学具有的基本特性和这一范式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梅 《文教资料》2010,(15):48-50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的“教学软伤”说明“如果不把教学方法原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那么那些所倡导的‘理念’,比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很大程度上就会虚脱”。有效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一是“交换角色.揣摩学情”——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起点;二是深度解读,悟化内涵——创生散文“教什么”的基石;三是体验情感,关注反思——创生散文“教什么”的路径;四是调控课堂。有效生成——创生散文“教什么”酌活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差异化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等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保证每个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为激发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文以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课程为例,对创生性课堂的构建与课程教学展开详细研究.分析构建创生性课堂的重要意义,明确构建创生性课堂需要把握的重点;根据课程在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创设物理课堂兴趣驱动式教学情境,实现抽象化知识的具象化表达,使教师可在一种相对轻松与愉悦的环境下展开知识点的专项教学;引进创生性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组织情景式物理实验,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认知;利用课下时间,由教师为学生总结知识点,拓展学生课下学习内容与知识面.  相似文献   

5.
众传知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知识形态,具有“自由分享、群体创造、人人为师”的理念.文章通过对众传知识内涵的解析、对众传知识创生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以视觉文化课程为例,构建众传知识的创生路径:“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个体分享和共同体协商;作品创作实现人人为师、创生众传知识;移动平台建设推荐分享众传知识、促进知识形态循环迭代.  相似文献   

6.
林瑜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119-122
面对差异显著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面对全体、照顾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荚语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实例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差异化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过程,差异化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到适合自己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志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就是“创生”.“创生”价值观,指师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变革性,充分挖掘潜能.创新的时代,需要创生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借用教材渗透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生存,使他们通过建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几何考点越来越丰富,试题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学生只通过被动接受老师讲解一两种方法很难提升几何的解题能力.久而久之,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寻求高效的讲评模式是必要的.本文分析利用"分享—创生"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分享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和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环节预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情感激发、教学习题展开、教学评价跟进五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差异化教学,以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师若不能充分照顾差异化的学生,就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使差异化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在坚持立足本土、兼容并包的课程融合实践中,研究提出了高中国际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的三个支点和四个突出特点以及课程融合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差异化教学”“混合式学习”“多元化评价”三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弱化教师的作用;要真正落实“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学生,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学习环境。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路径,必须厘清混合式教学内涵,构建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价的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实行差异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信息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维,提高其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每一个”需要我们有差异化视角,在差异化视角下应用“自学导航”应该直面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包容性、可选择性的学习路径,精准导航,实现“以学定教”;还要利用学生差异性资源,融会贯通,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为学而教”。  相似文献   

14.
以学习任务群架构与呈现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迎来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方式全新变革。四川省杨丽名师鼎兴工作室以低学段课文《风娃娃》教学为例,展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创享语文”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注重挖掘单元内容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创生点,引导学生实现从“学”到“创”;实施单元任务群学习“通关游戏”,实现从“创”到“享”。教学策略上,注重以儿童视角创趣味情境,目标指向“审美创造”素养培养,运行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以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内驱力的学习任务、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导航,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能力,实现了由“创”到“享”的“审美创造”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思维技巧导图”。2.口语沟通能力:与同学分享个人意见,学习尊重他人;有系统地将小组意见整理及有条理地报告。3.价值观及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教学策略思考与发现教具运用实物投影机、工作纸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2.影印课文并剪开三部分。教学安排(35分钟)时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筑学习训练能力运用5'·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探讨课题的兴趣。·板书课题。·揭示课题·教师投映“朋、友、好、坏”字词,请学生逐一说出意思。·解释“好“”坏”“朋友”的意义。·介绍文中角…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发展至关重要,古诗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很好载体。教师要打破传统单首诗精讲串讲的形式,巧妙融合“自主成长”课堂“IAS”教学范式,进行主动学习·巧设预习、精讲多“炼”·确定议题、积极探究·合作分享、归类整理·同构迁移等的应用,使学生在有效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古诗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吴淑桦 《江西教育》2024,(19):25-27
在“大单元”的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分享;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备课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整合资源;教学环节介绍了创新教学方法及引导学生探究的策略;学习环节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性;评价环节提出了多元评价方式及促进发展的方法。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思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学习关系、学生主体地位、学习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表现为独学、苦学、浅学、厌学、不学等。基于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引学、分享认知,合作探究、分享表达,互动展评、分享成果,应用反思、分享思想等方式,构建分享式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想学、合学、深学、会学、乐学,把“以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形成能合作、勤思考、善分享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