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部颁标准”),使“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实操化的轨道。部颁标准具有四维框架、三阶递进、两位一体的特点,完善了递进式的“双师型”教师发展体系,形成了一体化的教师发展能力框架,强化了产业服务在教师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教师发展评价指标内涵,为推进高职教师发展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高职院校应以部颁标准为指导,对高职教师发展进行优化:构建任务导向的教师发展评价模型,完善教师分层培养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职称晋升机制,推进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标准化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实现教师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新农科建设从理论向实践发展、“双师型”教师从个体向团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新内涵进行细化,借鉴台湾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经验,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路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结构、认定标准、准入制度和发展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立足海峡两岸“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的强互通性和强互补性,认为应从制度先行,夯实“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基础;统一标准,推动“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建设;联建平台,深化“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合作培养;信息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资源系统四个方面强化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岗位聘用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内涵模糊不清、认定与聘用条件具有很大局限性、认定与聘用操作中缺乏规范性与协调性等。文章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有助于规范与创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聘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第一资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措施,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要深入研究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层面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设“双师型”教师政策落实体系、资格认定体系、培训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认定条件,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机制的作法,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了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存在高层次学历教师少、“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国内外高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经验分析,应通过加大定向培养和常规引进培训相结合、独立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构建专门化培养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高层次、高素质“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能力;通过制定与类型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严格实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培训要求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师个体“双师型”与群体“双师结构”相结合的标准建设逻辑,从参与认定的教师视角对全国23个省份153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高职院校已基本具备“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且教师层面对认定标准建设总体满意度较高,标准建设评价在院校类型、教师学历层次、职称分布上未体现显著性差异;但各省份在认定主体、认定对象、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等方面缺乏标准共识,认定标准中缺乏与认定成果相配套的适用范围规定和动态激励保障,影响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规范运行。基于此,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设为导向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统一标准,健全贯穿职业全生命周期的“双师”技能培训制度与福利激励保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的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而“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实际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从教育与职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从教育与技术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从教育与产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是: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复合型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成都市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成都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比例将达到85豫。
  会前,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在编制内按不少于编制总数的25豫聘请企业管理者、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在编制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示范(骨干)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单独评审制度,积极争取部、省政府支持;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相似文献   

11.
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对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进行分析后发现,现有认定制度存在认定标准不科学、认定机构不权威、再认定系统不完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省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建议,从制定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认定内容,打造认定与评审并行的认定程序,从确立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的“双师型”认定机制出发,推动省域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认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转型升级。在系统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历程和目前所处的新阶段新格局,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高质量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高质量“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五项重要举措。即加快落实“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推进职教师资本硕一体化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在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教师建设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建设模式转变。在系统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三种羁绊关系,并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出梳理后提出了高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五条举措,即推动各地“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创新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路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内部建设、创新培训及招录方式和打造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王义澄先生于1990年提出。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对“双师型”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国内职业教育评估机构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普通做法以及研  相似文献   

15.
认定标准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任用和评价的依据。通过对2 359份教师和校级领导问卷调研,发现“双师”认定存在标准不一、缺乏国家层面标准、认定结果有效度低、重显性指标轻隐性指标、认定程序不完善、结果应用重激励忽视教师持续发展等问题。建议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确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基础性地位;构建“能力+证书+考核”的“认证包”,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内容、依据和方法;一体化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训、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不够统一、缺乏任职及聘用指导标准的现状,在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符合职业院校客观需要的“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标准.首先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需要的技能与国家资格鉴定认定的联系,总结了资格鉴定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相应的对策,即探索实施“技能指导师”教师职业资格认定.通过试点表明,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与其他教育类型教师的本质区别."双师型"教师认定从"资格条件"转移到"能力"视角,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准入、评价和培养机制,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特征。目前,职业学校毕业时要持有“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走向社会。这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须既是专业理论方面的名师,又是生产实践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管理体制是“双师型”教师生长的土壤、壮大的基础。因为,没有配套的管理措施,任何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彩设想都恍如空中楼阁。基于此,我们策划这个专题,整理我省一线教师在“双师型”概念提出这么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反思目前其裹足不前的原因,商榷其对策并介绍省教育厅今年对于此项工程的重要举措,以期更好地建设我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何谓“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一、当前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1.“双证”即“双师”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切实保障“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双师型”教师实训技能提升;要成立职业教育从业资格认定机构,明确规范职教师资的基本业务素质;要完善职教师资聘任制度,引进适合高职教学工作的各类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