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以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桥梁系教学培养为例,试图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合作全过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要专题,着重关注"卓越计划"中企业在校企全程合作的意义和桥梁工程系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的建立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桥梁工程系校企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阐述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具卓越工程师的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具体举措和培养成效。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项目,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中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总结了现有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校企联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卓越计划是企业全程参与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卓越工程师能否培养成功的关键.介绍了以"行动导向"为中心教学体系的内涵和推进"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构建了以"行动导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措施,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对"卓越计划"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进行分析,归纳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主体""项目合作"3种模式。比较研究国内的校企合作教育,主要采取了"顶岗实践""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分析这些模式,根据存在的3点共性问题,提出了多种模式并举、构建行业平台两项建议,为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行业企业参与,是高校成功培养符合行业及社会要求的工程人才的关键。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一直是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基于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选取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该校在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效果,探讨了校企协同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示范基地、改革效果评价等的有效方式,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高校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西安邮电大学以"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作为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作为载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全程参与分阶段实施IT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企业需要深度参与合作。针对目前需要校企合作完成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在企业积极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环节任课教师遴选与培训、实践环节授课方式、实习基地、企业实习考核等五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化每一个过程控制,可以较好地完成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课程整合、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遇到的2个难题:一是大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达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的难度较大;二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受到种种条件制约,导致校企合作较多地流于形式,被动应付,效果不佳,阐述了工程训练(实训)中心在推进实践教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转变思路和角色,深入挖掘了学校自身的潜力,承担起企业化实践教育基地的任务,为解决校企合作难题、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补充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卓越计划"不仅要求卓越工程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是高水平的专家,更要求他们能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成为所在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工程师领导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得到美英等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高度重视的这一重要专题,包括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卓越工程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L-A-R模式、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课内学习、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课外实践以及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教师选择等六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参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贯穿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着重针对首批“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制定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学校培养标准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改革与重组、企业培养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化等方面,就如何体现和落实“卓越计划”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大学校工程师教育中,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管理,常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于企业和工程师大学合作关系的职业培训机制,企业对学校在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上的资助.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环节,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的启示包括:人才培养标准应由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定,创立全面的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实行双导师制,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师作为重要内容,实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选择性人才培养,要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卓越计划"是由政府主导,由高校和企业参加的三方合作行为。"卓越计划"模式在执行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前提,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卓越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主要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之间以及校企教学共管系统内部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构建的机制主要包括校企教学共管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分析和研究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针对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模式、产学合作以及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方面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各种类型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需要所有参与高校的重视和实施。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这一重要专题,包括这项使命的重要性、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采取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外语教学、建立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实施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国际化中的民族性和本校特色等11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开展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现代制药企业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能力强的卓越制药工程师,如何提高制药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卓越工程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卓越制药工程师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美  禹柳飞  王涛 《茂名学院学报》2012,22(2):25-27,30
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CDIO理念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石油化工自动化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体系,创新基于CDIO模式的校内校外产学研实践体系,培养具有石油化工自动化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本文针对目前工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如何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首先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科教师的要求;其次讨论工科教师的引进聘任和在职培养;第三探讨兼职工科教师队伍的建设;第四研究工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最后分别讨论工科教师队...  相似文献   

20.
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各个参与高校应结合本校客观实际,灵活自主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卓越计划"的实施和预期效果。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讨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与培养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作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和特色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针对行业需求构建与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