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攀峰 《早期教育》2006,(1):I0005-I0005
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给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赋权;教育研究回归“生活世界”,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成为可能……诸如此类的论述,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合法”的地位。然而,这种“合法”的教师教学研究在当前却表现出了种种“不合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汪士荣  王琼 《今日教育》2007,(2S):13-15
长期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几乎是一个盲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也成为了课程开发、设计的参与者,鸡公岭小学在继承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平实的课程专业引导,课程领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能力,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改革“第二次浪潮”在追求教师“专业化”、强调通过增强教师的力量来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以实现学校教育改进的过程中,“教师赋权增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关于“教师课程主体性”、“教师课程参与”、“教师课程决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课程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而发挥教师课程主体性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4.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高师课程改革与未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改变高师课程学科本位的弊端,重新塑造高师学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形象;必须明确未来教师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把他们塑造成“完整人”、“文化人”和“创造人”。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扎实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教教材”和简单地“用教材教”的观念必将要改变,而开发课程资源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这一观念的转变,既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教育历史上,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几乎丧失。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教师在课程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我们需要给教师以相当的专业自主权,包括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介入课程发展之后…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的小学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以大学文化通识类课程为基础课程,以选修课程为支持学生自我发展的辅助课程,构建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水平,防止小学教育专业“双重标准”的出现,也符合当前小学教育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使小学教师真正成为儿童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程权利为何难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课程权利是指课程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所赋予教师的,有关课程决策、设计、评价、实施等方面的权力及利益。从课程理念看,新课程改革提倡“生成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对于教师而言,不是给定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要素,而是可以变更的教育要素,是与教师的人生阅历、教师的独特教育理念、师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教育情景直接关联的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角色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各方面应该为教师角色历史性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具备良好的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和教研能力现状并不如人意。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欠缺,能力较差,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高师教育阶段为师范生打下教研基础、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重任。正确把握教研能力的内涵,探求培养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高师教育中的必然环节与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在师范生入职初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优化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教研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教师在这场变革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将成为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变革的“专业关切”、“效能感”,以及他们的整体素质,都将极大的影响课程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这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要贯穿或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朱宏辉 《考试周刊》2009,(31):191-191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又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情境的”教育。“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也是源于人们“感受的”、“生活的”、“情感的”、“情境的”资源。生物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生物学科课程中的难忘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变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教学的传统作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使得生物学的教学过程成为“难忘教学”,使生物教育成为“难忘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而保证此项改革实施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话确实有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没有他们的认同参与,没有他们的素质配套,改革就失去了支撑,任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即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教学巾“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答案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试着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剖析,发现教师素养的提高,明显落后于新课程推进的步伐:教师问题,已成为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教师课程地位的确认和课程价值的实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要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教什么”。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某种挑战。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而一个好的课程构想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角色转换。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期待着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承担者;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多元知识的建构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中正在进行的“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技能”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高师教师“合作教学技能”的养成,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环境,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即课程”。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