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各种观点歧异纷呈,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单一罪过论与复杂罪过论两大类.笔者以为,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仍宜采纳刑法学界之通说--故意说,即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2.
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形式,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故意说、过失说以及故意过失混合说。对这些观点加以探讨,从立法原意、行为方式及相关罪的理性分析看.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过失,本罪实际上成立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3.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2):126-127
学者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主观罪过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分析这些观点及理由,传统的单一过失说的观点难以成立。由此,本罪主要由过失构成,但特殊情况下,间接故意也成立本罪。立法正视其主观罪过的复杂性.规定间接故意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4.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形态问题在刑法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创见性的提出探究该罪罪过形态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正确界定罪过形态的指向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作者本人对丢失枪支不报罪主观罪过形态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按TRIPS协议第61条的要求,各成员国至少应该设置用於制裁商业规模的故意假冒商标或盗版活动的刑事程序和刑罚;对於侵犯其它知识产权的活动,特别是在侵权具有故意并具有商业规模的情形下,各成员国可以适用刑事程序和刑罚。中国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第三章第七节中,规定了七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及处罚,罪名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二百一十三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二百一十四条)、  相似文献   

7.
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在一般情况下不难区分,但在复合罪过的情况下,问题显得颇为复杂。交通肇事后逃逸,不及时抢救被害人,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根据1997年刑法133条,要从重处罚;如果积极逃逸,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研究这一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区分此罪与彼罪、正确定罪量刑的客观要求,也是减少错判误判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理论,解决的是未遂与预备的界限问题.着手判断是事实评价,更是刑法的规范评价,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德日刑法理论主要存在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和综合说之争.本文提倡实质客观说,即客观上,依据刑法分则具体规定考察行为对犯罪客体是否造成盖然、紧迫的实质危险.且实质危险需借助客观辅助手段,如与犯罪客体的时空距离、后续具体侵害方法、不存在偶然因素阻断等进行判断.主观上,以一般人标准考察行为人的全部主观计划.其中,主客观内部关系中,以已发生的实行行为为立足点,行为人主观故意必须通过行为实现表征,避免主观归罪.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作为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属于过失犯罪。因而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在认定犯罪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刑法对过失没有规定,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行业特殊性,认定医务人员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医疗事故罪主观方面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董雪莲 《科教文汇》2007,(12Z):150-150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是交通肇事罪与很多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是交通肇事罪与很多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认清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对于区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有很大的帮助,是交通肇事罪与很多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罪作为一种常见的过失犯罪,近年来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对该罪进行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争议。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入手,分析了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行人以及单位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应当如何理解等在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周宏伟 《科教文汇》2011,(1):199-201
长期以来,笔者在办理集资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集资诈骗案件的非法占有故意到底在什么时候产生?学界对于诈骗类案件的故意有事前、事中、事后产生的学说,就是集资诈骗类案件非法占有故意的时点可以产生于事前,而非事中、事后。相关的会议纪要也认为集资诈骗有事前、事中故意。这是在理论上、指导意见上较为合理的推定的主观故意。但是在实务中,却只能作出一种推定:在实务界相关的集资诈骗案件的判例说明了集资诈骗案件的主观故意只能产生于事前,而非事中或者事后。在学界、司法会议纪要有较为统一说法的时点,为什么在实务中却遇到相当的难题呢?这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的总结对于将实务提升为理论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笔者综合自己办理的集资诈骗类案件以及近年来丽水市部分集资类案件为样本,对当前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的时点推定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广大法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法律精髓进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汉水 《科教文汇》2007,(3S):198-198,205
记者作为“无冕之王”,拥有着不一般的权力。然而就在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触及法律的事件。而综观这些事件,往往有两类:一为无心之过,二为主观故意。于是,这就涉及到记者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之间的问题。法律约束和新闻自由是一对矛盾,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专利侵权判断中,我国法院曾适用多余指定原则和改劣实施论。多余指定原则认为,被控侵权物中即使缺少专利权利要求的一个技术特征,如果该特征可以认定为非必要技术特征,仍可以认定构成侵权。改劣实施论认为,被控侵权人故意改变或减少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技术特征,使被控侵权物在性能和效果上明显劣于专利技术,仍应当适用等同原则认定为构成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判决中,明确了全面覆盖原则,否定了多余指定原则和改劣实施论。  相似文献   

17.
谁在说谎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焦母要休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对焦母指责的罪过,刘兰芝予以了否认。她对焦仲卿说:往昔初  相似文献   

18.
俞立平  王艾敏 《情报科学》2007,25(7):992-994,1045
信息源失真是最本质的信息失真。本文在界定数据和信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的形成过程,构建了信息的处理机制。探讨了信息源失真的原因:在数据搜集阶段,数据搜集工具、处理者认知能力、调查对象的主观故意、沟通障碍会影响数据的准确与全面;在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处理方法工具不当、处理者知识积累偏误及生理心理因素会影响数据处理结果;信息把关人也会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最后提出了解决信息源失真的方法和思路,有些信息源失真也许根本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需要信息接受者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9.
古城轶事     
<正>魏老板知道杨绍文在想什么,所以主动说道:"这一次,我被英国人害苦了,他把鸦片混在咖啡里卖给我,让我变成有罪之人了。我是来向都督请罪的,请都督责罚。"杨绍文一听,一针见血地说:"知罪就好。亨特不是把鸦片混在咖啡里,而是故意把鸦片说成咖啡,里面没有一丁点咖啡,这一点你比我更清楚。"魏老板点头如捣蒜,说:"对对对,大人说得对,我一时糊涂,被他蒙骗了。我就是想和他做点生意,用点舶来品,繁荣繁荣市场,为军政府的市场繁荣出点力。没想到他偷运违禁品,触犯了禁烟令,那我就要和他划清界限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缠混难分,问题的源头在于司法解释出于扩大犯罪圈的考量,将"复制发行"理解为"复制并发行"。对两罪不加区隔,仅通过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理论解释的进路要么违反罪刑法定,要么违反罪刑均衡,不具有妥当性。将"发行"脱离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另做解释的方案违反了法秩序统一原则,引发诸多问题。应当根据加功行为的不同故意等级区分"通谋型"加功与"明知型"加功,二者均成立帮助犯,但"通谋型"的加功处罚更重,以此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