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引导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介绍;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过程;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我国数学教育从“英才数学”转向“大众数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如果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仍然只教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应用,只让学生背定理、钻难题而对于公民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诸如证券、利率、物价、投资等一无所知,其后果只能逐渐扩大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矛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中指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我国数学教育从“英才数学”转向“大众数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措施,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把握及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 2 1世纪素质教育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形成在实际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应用有关数学知识的意识 ,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 ,会想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它。此课题的提出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将“…  相似文献   

6.
学习数学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本主要阐述了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陈茉 《天津教育》2005,(7):42-42
德国是“大众数学”思想的发源地,研究其数学教育中的“大众数学”思想,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9.
高职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以认识数学“隐性”应用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力求处理好数学基础理论与数学应用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两者的良性互动。一要围挠高等数学的“应用性”选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高等数学的“隐性”应用价值,除具体的概念、公式等外,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对阶段学习的整体认识,包括地位、作用、实际背景与理论基础、蕴涵的思想方法及学习的思维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最近,我看了新浪UC数学工作室组织播出,  相似文献   

11.
甲班乙班按百分制分组学生人数按五分制分组学生人数60分以下11160-70152370-802031380-901241790分以上2516合计5050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魏汝青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应用数学,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更为重要。笔者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数学应用问题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出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所占比重较大,已经成为考查的重点,也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NCTM课程标准(2000)提出的五项数学素养中就包含“具有数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明确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1]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都与数学应用问题息息相关,尤其是数学建模更是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核心思想,因此数学应用问题必须顺应大众数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等应用密切相关的国际数学教育新潮流.  相似文献   

13.
张永波 《山东教育》2003,(21):40-4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理论、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能主动用尝试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这种意识必须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来提高这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应用的发展加快了社会数学化进程的步伐。社会的数学化进程,实质上是数学活动的大众化进程,即依据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所进行的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活动的普及,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具有不同程度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公民。数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时代呼唤“大众数学”,要求数学教育不仅以培养数学英才为科技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公民数学素质,使之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刻不容缓。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韩挺 《教学月刊》2006,(9):19-2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我们认为:目前中等学校的数学教育已向“大众数学”发展,教材都是精选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作为教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审视其它学科的问题,运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问题征解活动"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学应用”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来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表象并加工整理和获得解决的过程.数学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其次,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即解数学应用题).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有: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强化数学应用技能的训练,积极开展“问题征解”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世界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可我们的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绿色,充满着生命希望的颜色,象征着生机,繁茂和永恒。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存在一条绿色通道,其实数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让教师为学生创造这个“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