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艳华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5,(4):181-184,F0003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师范大学500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以SCL-90得分为代表的广西师范大学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大一到大三的被试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高职三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极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P〈0.01);(3)男女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拒绝敏感性问卷测量了632名大学生。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自我接纳、拒绝敏感性及社交焦虑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自我接纳与社会焦虑呈负相关(r=-0.359,P〈0.01),与拒绝敏感性呈负相关(r=-0.449,P〈0.01);社会焦虑与拒绝敏感性呈正相关(r=O.319,P%0.01);③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当拒绝敏感性进入回归方程时,自我接纳对社会焦虑的预测效应从-O.359降到-O.270,拒绝敏感性在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往往存在着许多困难,对社交情境焦虑、恐惧,行为上表现出社交回避,性格上孤僻、独来独往,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研究发现,自我和谐总分及三个分量表在性别、学科、独生情况三个类别中的差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及两个分量表在性别、学科、独生情况这三个类别中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灵活性对回避和焦虑都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回避和焦虑具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对回避和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459名在校大学生性格与社交回避及社会苦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查探索,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A型、B型性格测试.结果:男女生社交回避量表得分、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和SADS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性格类型个体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测试总分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A型性格类型的大学生其A型倾向越明显,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武夷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夷学院2011级校本部大学新生进行全面测查,有效样本2987份。结果:该校2011级新生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均值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或P〈0.01);男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各自均分都显著低于女生(P≤O.01或0.05〈P≤O.01);是否为独生子女SCL-90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只在敌对、恐怖两个因子得分上有差异(P≤O.01或0.05〈P≤0.01);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月收入(800—1500元&2000-5000元)SCL-90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该校学生的入学满意度SCL-90各因子得分都差异显著,入学比较满意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都显著低于不太满意的学生(P≤0.01)。结论: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部分群体需特别关注,女生、入学不太满意、独生子女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影响当代广州大学生重视书法程度的家庭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使用自编问卷对广州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重视书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O.01)。专业、性别、父母书写状况、父母重视自身书法状况、父母监督书法学习程度、父母书写影响子女书写程度均与大学生重视书法程度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父母直接作用”因素对大学生重视书法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495名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回避和苦恼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积极问题解决倾向、理性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以及网络成瘾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以及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回避和苦恼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解决倾向、社交回避和苦恼均可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2)社交回避和苦恼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理性问题解决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解决可通过社交回避和苦恼间接影响其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2.
调研目的:了解彝族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云南省、四川省彝族地区的两所特殊学校,整群抽取126名智力落后儿童。结果: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居住地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显著(p〈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支持水平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1);支持利用、社会责任进入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模型(p〈0.01)。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社会认同量表对6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以探讨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27.65%,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社会认同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1.225,P〈0.05;t=-2.057,P〈0.01;t=1.513,P〈0.01;);网络使用状况与社会认同之间呈负相关(r=-0.217,P〈0.01),不同网络使用情况的中学生其社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7.250.P〈0.01)。结论为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其社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2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爱荷华—荷兰比较倾向量表(INCOM)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对广西4所高职院校的493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社会比较倾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他们倾向于进行能力比较;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并与社会比较倾向及能力比较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职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自我发展、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经济收入、安全保障及工作保健等方面的选择不一,并且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等因素使他们在职业价值的选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探索在个案工作实务课中进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革,呼应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定位,同时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服务能力开拓思路。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个案工作实务课中的操作要点、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连云港四所高职院校的700名高职生施测,表明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一是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二是高职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三是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因素上,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环境与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