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栏     
<正> 中国体育之最▲在我国,“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04年(即光绪30年)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我国最早的近代体育团体是徐锡麟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体操学校。▲我国最早的体育期刊是徐一冰和王均卿主编的《体育杂志》,于1914年创刊。▲我国最早出版的体育史书籍,是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郭希汾编写的《中  相似文献   

2.
《篮球》2001,(17)
中国的男子篮球运动起源于北方的天津,女子最早参加篮球运动却始于南方的上海。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女子篮球比男子篮球晚了约20年。 早期史书记载,中国女子参加篮球运动,是在我国最早创立各种名目的女子体育学校之后。1914年,上海首创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同年,上海爱国女校也增设了体育专科;1916年,上海女青  相似文献   

3.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辛亥革命前后知名的教育家,近代体育的倡导者。1881年生于浙江吴兴南浔镇。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操专门学校。1907年毕业回国后与徐傅霖、王季鲁等六人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初任副校长,次年任校长,直至1922年逝世。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较早的一所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在徐一冰主持该校的十五年间,毕业学生三十届,总数达千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我国近代早期学校体育的一批骨干。许多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在长沙市东南角的一系小街深处,座落着一所已有84年历史的学校,它就是素有“体操摇篮”之称的长沙市修业学校。1987年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和“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奖”还获得国家体委授给的奖金二万元,授予“体操摇篮”锦旗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操学校1907年创办于上海,1920年迁至浙江吴兴(今湖州市)南浔镇,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她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引进、传播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体育也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认真总结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深入进行学校体育改革不无意义。一、曲折的道路众所周知,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主导的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即轻“体”)。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体育的位置。只是到了本世纪初叶,清政府才在各级学校中引进了德、日的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结束了我国学校教育中没有体育的漫长历史。但由于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的指导,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所发挥的作用甚微。到  相似文献   

7.
一部1900年出版,名为《湖北武学》的体育教材在浙江发现。当时的体育称为体操。从书的封里刊“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湖北官书处镌武备学堂(与藏通)板(与版通)”探知,距今已达88年,可算是近代体育引进我国保存最早的一部体育教材了。通览全书,系湖北武备学堂体操教材共6卷,是装帧二册的合订本;一为德国兵式体操,一为日本中学校、师范学校的体操教材称普通体操。德国兵式体操有5卷,是聘为教师的德国军官与我国教师共同译著。第1卷为德国瑞乃尔口译,第2卷起是德国斯泰劳口译和我国庆云冯锡庚同译。前后5卷均由德州萧诵芬笔  相似文献   

8.
<正>成果:自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操项目改革单位任务以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成立了校内组织机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操项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了校级、二级学院、教研室不同层级相关人员,明确了各个层级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草拟了3份文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操项目)章程》《全国学校体操等级标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操项目)  相似文献   

9.
陈咏声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从事女子体育教育,是中国妇女体育运动的先驱。她生于1900年8月23日,从小喜欢体育,当时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她在青年时期就认为“强国要先强身”,立志从事体育事业,为祖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1917年,陈咏声从家乡湖南长沙只身来到上海,先后在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上学。1923和1948年,她曾两次赴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德克萨斯州的培勒大学(BarlorUni-Veysity)O先后在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中西女中(上海市第一中学、第三女子中学前身)、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学校、南京金陵…  相似文献   

10.
体操教材在中学得不到贯彻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操运动在学校得不到贯彻,不少人仅仅将其归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体锻”)未列入体操项目这一原因。从以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体锻”中未设体操项目,这固然是体操运动在当前学校体育中未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症结之一,除此以外,下列两大方面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月号的日本《学校体育》杂志是“世界学校体育”专辑。汇集了介绍世界东西方一些国家学校体育情况的文章。并由筑波大学体育教授成田十次郎先生撰文评述了当今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动向,该文从体育课学科名称的变革到教材的选用、比重,课程时间,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评述,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学校体育的动态有一定的借鉴。一、学科名称在变化体育教学自1870年前后,以“体操”科为名正式确立其学校体育的体系以来,已经100多年了。这期间可以说经历了三大变革时代。第一次即建立体系的“体操科”时代;第二次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各大媒体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以体操明星为主角的广告。体操明星广告属于体育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体育明星广告在我国兴起较迟 ,最早成功推出是李宁的“健力宝”广告。近年来 ,我国体操运动员不断在世界体操大赛的取得优异成绩。因此 ,聪明的商家把目光锁定在体操明星身上 ,利用明星效应创造品牌效应 ,树立企业形象 ,并获得巨大商业利润。如李小鹏作为百事可乐的代言人 ;刘旋的“农夫山泉”、“浏阳河”、“华硕电脑”广告等。1 .我国体操明星广告的特点 :(1 )品牌类型的多样性。现在的体操明星广告从过去的饮料、食品到目前的服装、…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最为著名的体育专门学校之一。最近,笔者在查阅清末时期的一些报刊时,发现了一些反映这所学校草创时期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提供了一些鲜为人  相似文献   

14.
徐一冰     
<正> 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先生(1881-1922),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体育刊物《体育界》(1909年3月1日创刊)的主编。他著的《徐氏体育学》、《体育原理》等书,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徐一冰先生堪称我国近代体育专业教育、体育宣传的开拓者。徐一冰1881年出生在浙江吴兴南浔镇,自幼聪颖好学,善诗文,喜武事,常于课余学射箭,习角力。1903年,新学制刚颁布,不满23岁的徐一冰就率领当地青年打掉了一个土地祠,兴办了“蒙养学塾”,从此投身于新学运动。面对清廷腐败,国势危亡,徐一冰痛心疾首,他决心兴办体育,强宗强种,卫国御侮。为了实现这一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武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学东渐,德国体操,瑞典体操,日本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美国化了的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以及丹麦体操等,先后传入我国,并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我们注意到,在外国体操一度风行的同时,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项目,也跻身学校体育教学行列,为世人所瞩目。本文拟就中国武术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索,旨在加深我们对早期学校体育在西学东渐后发展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加以排斥,从而使学校的体育课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的参与热情,体育课失去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影响我国近代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带来了“自然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摆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体操为主,而是广泛采用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除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以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近代体育,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学校体育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维新运动”促成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从而在制度上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近代史上几种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操教学滑坡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体操教学大滑坡现象,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体操教学滑坡现象的原因和危机感结合社会出现的“体育热”,提出了制止这种滑坡现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体操运动本身的特点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了改革学校体操教学的方案,以达到振兴体操教学的目的,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认知体育作为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中国人从“兵操”开始认知西方体育,继而在各类学堂中普遍开设“体操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废“兵操”,遂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此举亦波及社会上的各类体育组织,如“精武体操会”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体操”远不足以涵括体育的全部项目,而仅是其中一课。体育中还应包括足球、篮球之类。这虽然只是一种概念的变化和扩大,但却反映出中国人认知现代体育的一种历史进步。一百年来,中国人几乎一直沿用“体育”的概念至今,用以框定国人认知“体育”的所有范畴,包括体育的项目选择和规定,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知网关于体操内容有代表性的研究加以综述,从体操范畴的不断扩大和体操内容的不同争议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体操的“小体育”之说:体操不是一个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体育”;并提出,体操内容的混乱直接导致体操分类等研究的混乱,进而影响体操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搜集到一册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1日出版的《体育界》杂志第1号,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难得的近代体育史料。 《体育界》杂志创刊于1909年,是迄今发现的我国近代最早的一份体育刊物,由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中国体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