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写作写人、记事记叙文和立论式议论文普遍存在几点缺憾:一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不分,即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体裁含混不清;二是不懂得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所选材料不能都为表现一个中心服务;三是写议论文不会明确提出论点,不会扣紧论点分析问题和讲道  相似文献   

2.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写记叙文要学会立意,写议论文要学会立论,所以,教会学生立论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第一要紧的事。我曾设计了这样的立论指导课。我先从学会立论的意义谈起,然后引导学生从读过的议论文中,找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精辟见解:《论各尽所能》的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写作中的多角度立论技巧焦宗淼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多角度立论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训练方式,为使这种训练科学化、序列化,有必要对它所涉及到的与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不同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一、多角度立论的特点和意义多角度立论是指提供给学生一则材料,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作文一定要有特色!凡记叙文须有个性化的超常举动,含义深刻;凡议论文须有独特的立论角度,自圆其说。拒绝浮泛,提倡实在。作文有特色,评点也要有特色——一文只评一点。1."只评一点"的益处。有利于读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有利于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相似文献   

5.
刘月荣 《现代语文》2013,(9):151-152
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为语文弱科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分清体裁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一)初步感知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邹小千 《西藏教育》2014,(11):29-30
<正>一、记叙文写作在高中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及原因在日常高中作文教学中,基于应试之需,许多教师大多让学生"操练"议论文,对于记叙文却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训练。其原因有三:一是记叙文的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材料不容易选好,文章不易出彩。而议论文,由于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加上平时训练较多,因而轻车熟路。二是写记叙文有风险。写记叙文稍有不慎,得分就会比议论文要低。因为学生不善于将趣、情、理灌注到材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材料又没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学生应能写"五六百字的简单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正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但对初学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势必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写议论文是讲大道理,要去说服别人,所以觉得比写记叙文困难,因为原来主要是联系写记叙文.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从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的全部过程.也就是如何把一篇记叙文"改变"成议论文(当然这种改变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一、五四模式的基本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写作则需要掌握各种文体,特别是议论文。笔者体会到学生从写记叙文到议论文需要一个跨越。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这个跨越,让学生迅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笔者经过思考,初步总结出一个议论文的"五四"写作模式。所谓"五四"模式就是一篇议论文可根据其文体特征、其结构为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分别是:(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  相似文献   

9.
高一要学生写议论文,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硬着头皮写作,也只能敷衍。写出来的议论文不仅还是记叙文的语言,文章结构形式也是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细究原因,是学生无法感知到议论文的模式,也就不能从记叙文的模式转移到议论文的模式。我尝试着采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在改写中掌握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文一定要有特色!凡记叙文须有个性化的超常举动,含义深刻;凡议论文须有独特的立论角度,自圆其说。拒绝浮泛,提倡实在。作文有特色,评点也要有特色——一文只评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记叙文写作在高中教学中的尴尬现状及原因在日常高中作文教学中,基于应试之需,许多教师让学生"操练"议论文,对于记叙文却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其原因有三:一是记叙文的写作对学生有难度,不容易选好材料,文章不易出彩。而议论文,由于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加上平时训练较多,因而轻车熟路。二是写记叙文有风险,稍有不慎,得分就会比议论文低。因为学生不善于将趣、情、理灌注到材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材料又没有经过改造,所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通常的作法是,初中阶段主要抓记叙文写作,高中阶段主要抓议论文写作。教师为了避免文体错乱,讲记叙文时不谈议论文;讲议论文时不涉及记叙文,“泾渭分明”。结果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写记叙文缺乏思想意境,写议论文提炼不出新鲜观点。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不妨从记叙文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结合部找找原因;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有无内在联系?整个写作教学如何拓宽视野,深化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达到意境不凡,观点新颖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3.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比较多的是记叙文,从初三年级开始,要逐渐转移到议论文上,不少学生感到困难。他们说:“议论文好象一看就懂,但是看完就忘。”这是什么道理呢?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是:作者通过议论就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合平逻辑的论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批评与之对立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记叙文则重在具体、形象、生动上,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学生初学议论文,  相似文献   

14.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中之重。相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得分率较低,学生感觉比较棘手。那么,如何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做好记叙文阅读呢?分析现状,笔者认为学生做记叙文阅读题存在以下三个困惑。  相似文献   

15.
一、议论文、记叙文的文体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相同点不同点易混淆点都是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而反映客观事物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或塑造具体的人物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以发议论、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记叙文中有议论,但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目的是使所叙的人物、事件的本质更鲜明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议论文中有记叙,但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要么是为说明作者的主张,要么是为引出作者的主张。议论中的记叙绝不需要对细节展开描写。二、议论文的学习要求就一般立论性的议论文而言,学习中要准确把握文…  相似文献   

16.
从记叙文教学导入议论文教学的训练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语文教学》(烟台师专主办)上刊登了于振国的同题文章,说是总结多年实践,做好导入工作,主要应做如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 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因为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因此,它的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同记叙文比较,议论文往往运用更多的结构复杂的长句。这些长句,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学生往往不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意思。为了掌握长单句,可做些短句组长句,长句改短句的练习,在教记叙文时,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可以从练习中逐步学会掌握长单句的结构,理解它的基本意思,提高驾驭长单句的能力。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复句,学生更不易理解、掌握,为了让学生把握复句,在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训练,让学  相似文献   

17.
刘红新 《广西教育》2013,(26):67-67
作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议论文是在考试中出现最多的文体之一。据调查,不少学生写作议论文时,不懂得如何选择和运用素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议论文素材积累的教学做了大量的尝试,总结出学生的选材误区,并对如何指导学生精选议论文素材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避开选材误区,精选素材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总是习惯在作文选中找材料,东拼西凑勉强凑出一篇文  相似文献   

18.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三策略为:将现当代名家经典议论文拿来做范文;从古代议论文中汲取精华;定期精准筛选、补充时政热点问题素材。我校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高一新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淀普遍不够丰厚,阅读、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受城乡区域差异、民族差异、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从小不读书积累知识;另一方面本地学校初中阶段教学中,作文教学只是练练中考要求的记叙文,到了初三,为了中考,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不敢把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导致学生除记叙文外,其它文体写作知识基本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浅探李剑侠议论文写作,历来被中学生视为畏途,尤其是初三学生,从记叙文、说明文一下子转入议论文体的练习,他们往往都有“老虎咬天、无处下口”的困惑。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由“怕写”到“敢写”和“乐于写”,也就是说如何培养初三学生议论的能力?笔者...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爱写的就是议论文,这是由议论文的本质特点决定的。议论文的写作大多是用摆事实和讲道理来证明论点,不像写记叙文那样,随心所欲地写故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感受。所以,议论文写作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总是提不起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一、初中学生因何怕写议论文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