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含有植物语素的成语,可以称之为"植物成语"。这些成语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通过对植物成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魅力、中华民族的气节与审美观念、"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原始先民朴素的植物分类思想,成语中的植物文化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南中街民族小学是一所多民族儿童聚集的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多民族文化的沟通、理解与宽容方面,在培养学生民族自信、自强和多民族文化视野方面有着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学校以"团结、诚信、勤思、创新"为校训,以"双优、双特、双新、一窗口"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少缺陷、多发展"创设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3.
气节,即伟大的志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熔铸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华民族历来讲气节、重气节、视气节重于生命,但近几年来,殖民文化沉渣泛起,美化殖民主义侵略,导致人们产生崇洋心态;丑化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使人们丧失民族自尊心.充分认识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与优良文化传统,是清除殖民文化所必须,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品格,而最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优良品格,便是民族气节.当前,在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教育中,永葆民族气节,宏扬民族的优良品格,具有极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纲要中,我们看到国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微课"时代,我们何不尝试着用"微课"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传统文化有何价值,习近平主要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阐述。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6.
以"悲歌慷慨"为典型特色的"燕赵文化精神"古河北地区地域文化传统,是由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位于"燕南赵北"之地的保定地区,是"燕赵文化精神"产生和发展的中心区域。保定唐代诗人群体以"慷慨豪迈"为核心的创作特质,从慷慨赴国、好气任侠、坚忍不屈等三方面具体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之一,几千年来始终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滕州市姜屯中学充分利用地处古善国故地的优势,以"为善兴学"为办学理念,依托丰富的属地文化,以"日行一善,善形一生"为校训,有效地开展了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总抓手的独具魅力的善文化教育,将善文化的理念全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构建了以"育善环境""百善行为""和善管理"等为内容的首善校园文化,在善文化教育的高度、厚度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军队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应结合军队院校特点,在提高学员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力求使学员从传统文化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感受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从传统文化中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和气节,打造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辨证思维,提高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戏曲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桂东南采茶舞的高校教学为例,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提供方法支持。研究认为:在以文化传承为主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应确立技术传习和文化讲授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动作技术与文化素养兼顾的教学目标、体育技术和体育文化俱全的教学内容;体育技术教学,必须依托传统文化,从文化与动作的关系中去寻找技术教学的切入点;体育文化教学,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植入"文化,以文化讲解引导技术传习,运用情景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有关蚂蚁生活和习性的日常经验,以及有关"蚁艺"的民间知识,在作者的内在世界遇合、交融,生长出一种深挚的情意感知,它是最初的创作灵感,也成为文本的诗意之源。作者特殊情意感知的艺术化合与想象,生成超越日常经验—知识的文学叙述。其特殊情意感知在构思及创作过程中持续生长与深化,最终积淀为文本的叙述境界。《最后的蚁王》的叙述境界包括:1.历史追念与生命感伤。个人故事、家族故事及"蚁艺"故事,合构为庞阔的历史内容,具备历史感知与生命感知的情意蕴涵。2.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作者刻意将蚁与人、"蚁艺"与人品作叙述类比,特意伸张与彰表坚韧、崇高的精神气节;且将"蚁艺"与人品置放于中国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与表现,就此将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建构起内在的叙事关联,着意张扬恢弘的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七 文化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伟大的传承者,他信而好占,述而不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巨人。孔子把古代传统文化当做自己的生命,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表现出置生死于度外的崇高气节。我们来看一段史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西文化"结婚论"者,梁启超以中国文化为根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吸纳与扬弃,中国文学"尚用""教化"的传统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文学工具"论建构的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为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重道义、讲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文化认为,道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日本侵略者,在生命与道义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有气节的中国人"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本文从"自信、乐观"、"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挫折面对"五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思想予以论述,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吉州的白鹭洲书院,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崇尚气节而闻名于世。宋元之际,其创办之始就涌现出江万里、欧阳守道、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一大批爱国志士。本文论述了这批学者对气节与士风、士习的批判,并从他们对操存充养浩然之气、践履善性四端、立志自拔、以圣为则、国重于君、自强不息等方面进行气节修养的思想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这些思想对今天多有昭示和启迪。一 气节,指志气、骨气与品节,即个人为人处世时的原则性和道德、政治上的坚定性,具体表现为个人气节和民族气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经典文学。人们在认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寻找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根,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已经成为共识。新课程标准一些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证明"经典诵读"的种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孕育和发展的联系为线索,以传统音乐美学中"礼乐"思想及"和"的美学观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艺术和以儒、道、释音乐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20.
宗璞有关"变形"的小说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之下宗璞的"变形"母题的小说呈现出了自我的特质,"变形"仅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建构起了宗璞小说的价值意义。本文试从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形"作为一种叙事策略,中国文化影响下"变形"价值建构的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审视宗璞小说中"变形"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