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童话的幻想性与游戏精神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抒情派"童话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热闹派"童话在不同的时期呼应了儿童素质培育的需要,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文学,让我们用童话去关注儿童成长,用童话去表现儿童成长,用童话去帮助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3.
汤汤童话贯穿诗性美和人性美,她的童话体现了儿童的真实和单纯。汤汤把儿童置于成长的偶然裂缝,在特定的伦理困境中启发儿童做出伦理选择。做出选择的前提是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诲,让儿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灵与肉统一的真实的人。汤汤不但关注儿童成长的境遇,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满怀关切,她的童话充满对生命的体贴和生存的怜悯,她的童话消除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童话承载着人们对儿童的深切关怀与成长期待,也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出生命个体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节律。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发掘童话对儿童发展的隐喻价值,分析世界童话中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寻童话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幽默的语言和奇幻的故事内容深受读者喜爱。郑渊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还体现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同时身为一位父亲,深知只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相对儿童成长的落后逐渐危害儿童健康成长。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反驳和挑战成为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由于童话的幻想融进了儿童心理特点,童话的拟人契合了儿童泛灵思想,所以儿童能够自然地亲近古今中外的童话文本。童话是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抒情童话有利于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热闹童话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童话促进儿童知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以"用童话温暖校园,用故事深耕人生"为办学理念。学校挖掘童话故事的育人功能,全面实施"童话育德"德育课程,用童话故事滋养儿童的精神,实现其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成长。"童话育德"德育课程中的"童话"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童话故事和发生在师生身上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8.
以郑渊洁为代表的中国"热闹派"童话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儿童文学流派。虽然"热闹派"童话在新时期曾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但对其是否是文学流派却一直未有定论。借助艾布拉姆斯对文学活动的研究方法,从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等方面来研究"热闹派"童话,可见中国"热闹派"童话具有文学流派的特性和价值,是新时期童话创作中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恐怕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注意,那就是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童话课文。以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为例,童话课文增加的情况如下表:(单位:篇)低年级新教材的童话课文比老教材增加了12篇,其余各册也略有增加。小学语文教材约有300篇课文,童话课文约60篇,占课文总量的20%;低年级童话课文占课文总量的50%。童话课文为什么比例这样大?新教材为什么还要增加童话课文?因为,正如儿童的身体成长离不开维生素一样,儿童的精神成长离不开童话。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维生素”。童话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0.
童话以其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有趣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童话能愉悦儿童的心灵,启迪儿童的想象,健全儿童的人格,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体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以儿童为出发点,浅谈童话类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贾为的童话内容丰富。她以儿童视角勾画出成人美丽的情感世界,寄寓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她展现了儿童在幻想中成长的特殊方式;她以童话为载体,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考,作品意味深远、醇厚。贾为的童话体现了对“儿童本位”观念的正确理解和对童话文体文学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少年朋友,你们喜欢童话吗?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编织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少年朋友的思维之窗,为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同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可以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童话能够使儿童内心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生活中的局限得到补偿,从而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童话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心智的成熟.总之,童话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在心理治疗中沿用已久.精神分析学派是把童话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最多的心理学流派.近年来童话的心理治疗作用再一次得到重视.童话是适合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工具.童话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童话具备投射测验的功能,能够投射出儿童自己无法说清的情绪和内心困惑;童话能够处理儿童的心理情结,帮助儿童整合与理清混乱的情结,并且促成儿童的心理成长;童话中还隐藏着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典范,儿童通过对童话的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成人世界的经验,由此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朱逢 《教师》2015,(10):63-64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优秀的童话,曾经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精神食粮。但现代社会,可选择的读物非常多,因此选择传统童话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少,由此有人质疑,安徒生童话已经过时了,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材料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安徒生童话在儿童及其家长中的接受程度以及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作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证实安徒生童话依然受孩子们的欢迎,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少年儿童小说、童话、儿童散文、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四大主要文体。少年儿童小说关注儿童的成长,“启蒙”和“成长”是其永恒的主题。童话以幻想为主要审美手段,并满足某种愿望。儿童散文注重表现少年儿重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生活情趣。儿童诗适合儿童倾听、吟诵和阅读。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1]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19.
成剑 《江苏教育》2012,(34):20-22
当前,"儿童"和"儿童文化"的缺席,让小学美育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受到了威胁。成人的过分干预和成人文化过盛,影响着小学美育建设的实效。然而,对于教育,尤其是美育来说,尊重儿童与儿童文化的存在,顺应儿童的天性,呵护纯真的童心,追寻童年的诗意,是何等重要!理想的小学美育应当弘扬"游戏精神",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美在儿童熟悉的地方;支持"自由创造",展现属于儿童的精彩;突出"童话色彩",让童话陪伴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20.
心理分析理论对童话故事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思考:童话的内容反映了儿童生活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儿童迷恋童话的重要原因;童话的结构体现了儿童的自我矛盾逐渐解决的过程,显现了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童话的幻想性说明了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作用的心理学机制.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把童话运用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