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抵制伪书,从书号管理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玫 《编辑学刊》2005,(3):56-58
我国的书号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本上是根据出版社的不同情况实行书号配给制,而国家出版社以外的单位无权获得书号.这一制度的初衷,当然也是想控制坏书的出版.但实际上却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当前伪书的泛滥更使这一制度性的缺陷暴露无遗,尤其是监管环节的缺漏.  相似文献   

2.
小平同志南退谈话和十四大召开以来,图书出版空前繁荣。在这个很好的形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某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些出版社卖书号,或以“协作出版”为名卖书号,以此牟利,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它纯粹是出版主体的内伤,是长在健康肌体上的一个瘤。目前,尚不能说它就是恶性的,但如不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除,转化为恶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书号,是国家赋予出版社的一种权利。对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买卖书号买卖书号近年来已成为出版工作日益突出的问题。众说不一,而在学术界、出版界反应强烈。那么究竟什么是买卖书号呢?我们认为,买卖书号的实质就是出卖出版权。出版社给社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书号出书,并收取书号费(或管理费、或其他费),权钱交易,出版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机赚钱谋私,即为买卖书号。在这个权钱交易中,出版社放弃了党和国家赋予其出版图书的权力,并将其作为商品加以出售,对  相似文献   

4.
为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加强出版计划的宏观调控,杜绝“买卖书号”,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在下属出版社自查协作出版、买卖书号的基础上,发出3个通知,加强对书号、增补选题、挂历出版的管理。这3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书号使用管理。通知要求各出版社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及《中国标准书号使用手册》正确使用书号;各社须由社长或分管编辑工作的副社长直接管理,每个书号的使用须经分管社长签排;指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版本记录页和封底右下角都印有“统一书号”。它是由图书分类代号、出版社代号和同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三部分组成的。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出版年鉴》(1984年)的“统一书号”为17017·125,其中“17”是“综合参考”类的代号,“017”是商务印书馆的代号,“125”是该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国外不少国家出版的图书,在书号前标有“ISBN”,这是“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nternational Stan-  相似文献   

6.
王庚梅 《中国出版》2012,(11):30-30
书号亦即图书标识符,是用来标识图书,以便于图书的检索、流通、统计以及管理的符号。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标识符主要是中国标准书号和全国统一书号。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书号,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图书标识符的国家。全国统一书号是由分类号、出版社号和此书在该社出版时的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具体结构为:分类号·出版社号·种次号。分类号是指图书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号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每一个出版单位分配的由数字组成的唯一的代码,种次号是指同一出版社、同一类别的书。  相似文献   

7.
出版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整个国家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在对国家整个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对出版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都会发生对现行的国家管理体制以及出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苏联国家管理体制的传统模式上去认识。长期以来,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在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时,由于对社会主义缺乏认识,都把苏联的模式看做是唯一的样板。苏联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把经济、文化、教育、出版等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国家,形成了一种集权型模式。单从对出版事业的管理来看,不论是出版社的经营,出版社职工的工资,出版社干部的任命等等,  相似文献   

8.
书号亦即图书标识符,是用来标识图书,以便于图书的检索、流通、统计以及管理的符号。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标识符主要是中国标准书号和全国统一书号。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书号,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图书标识符的国家。全国统一书号是由分类号、出版社号和此书在该社出版时的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具体结构为:分类号·出版社号·种次号。分类号是指图书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号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每一个出版单位分配的由数字组成的唯一的代码,种次号是指同一出版社、同一类别的书,按发  相似文献   

9.
2004年 5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这是书号放开的前奏,还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对此,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看法大不相同.本文拟对书号放开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放开书号后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出版社相应对策.如果书号不放开,本文即是"假语村言";即便书号放开,本文也只是管窥之见,还请各位出版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精神,2003年的书号管理原则已经基本确定,即仍以2002年的数量发放,每个编辑5个书号。书号作为出版社的核心资源再度受到各个出版社的重视。有关方面表示,书号不应成为出版社发展的障碍,但至今并无具体措施,最快的日程也要到2003年9月份以后。许多出版社特别是近年发展势头较快的出版社普遍感到书号紧缺。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书号资源,做大做强出版产业,如何在书号受调控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业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的出版物形式,并开始引起出版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这就是所谓杂志性图书的问世。所谓杂志性图书就是以书代刊,似书非书,集书刊优势于一身的用书号形式出版的期刊。这种出版物新形式更多的产生于出版社。也是一些出版社为了及时将创意策划的点子转化为出版生产力,又借助于出版社的书号优势而  相似文献   

12.
三、“买卖书号”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要禁止买卖书号呢?道理不言而喻,买卖书号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举其大者[33]:1.背离党的出版方针和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放弃出版工作者的神圣责任,使一批有严重政治问题、格调低下的图...  相似文献   

13.
书号是印在图书版权页上作为分配给每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每一种图书的标识代码。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出版单位是不使用书号的,1956年,当时的文化部颁布了使用“全国统一书号”的规定,我国出版单位开始使用由“分类——种次号”组成的“全国统一书号”。分类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现改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种次号由出版社代号和出版的图书流水编号组成。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署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全国各出版社发出《关于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的规定》。就近年来少数出版社违反有关出版规定,“一号多书”和多卷本丛套书分册定价,全套书使用一个书号等“一号多用”问题,重申补充有关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规定。《规定》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我国内地图书出版的大前提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对出版社仍然实行审批制,强调出版的国有体制、社会效益第一的价值观以及专业分工,在资源配置上仍然实行书号的统一管理和总量控制.但是,随着国家整体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格局转变,随着出版发行改革的深入,出版的市场化和开放度也大为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对出版社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是实现出版工作从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搞好出版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由于搞“广种薄收”,大量超专业分工出书,甚至买卖书号行为滋生蔓延,造成书号使用失控,品种总量膨胀。从1985年起,平均每年以15%的数量递增,到1993年,出书已达97600多种,大大超出了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图书市场的承受能力,使整个出版结构、秩序失衡,导致了图书质量的滑坡。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总署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出版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近半年来,我市与北京、上海、湖北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管理的56家出版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进入总署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实行网上书号实名申领,一书一号。新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出版单位可随时通过网上申领书号,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出《关于核发1994年新书使用书号总量的通知》,对各出版社1994年新出图书书号使用总量做了规定。通知指出各地出版局、各出版主管单位可在规定数目中提留3%作为机动数字,用以支持重点图书的出版。在1993年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表彰的15家出版社及1994年即将表彰的出版社书号使用总量不作限制,只暂  相似文献   

19.
国家出版局规定:“1988年1月1日全国所有出版社,从征订目录到版本记录一律采用《中国标准书号》(ISBN),原来的全国统一书号停用。这是我国图书编号体系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重大的改革。这项基础性工作,必将对我国出版、发行、图书、情报各方面的业务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买卖书号”是出版行业中突出的不正之风,对出版事业危害很大。1993年,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名发出《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随后又对少数违反出版管理规定、买卖书号情况严重的出版社进行了严肃查处,使得“买卖书号”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