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2.
惠洪与紫柏真可都因倡导文字禅而闻名于世。惠洪与紫柏真可的文字禅有着较为浓厚的因缘。紫柏真可文字禅思想与惠洪文字禅一脉相承,是对惠洪文字禅的继承与发展,但侧重点并非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诗僧创作的杰出成就--以道潜、仲殊、惠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人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与唐五代相比,宋代诗僧广拓了文学创作领域,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文学成就。其中道潜以诗闻名,惠洪以笔记散文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仲殊则是词僧之冠。三位诗僧都能在某一领域立定脚跟,颇有造诣,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治文学史者宜予注意。  相似文献   

4.
郑谷一生创作的交往诗数量众多,因时代影响和自我经历造成其交往诗与初盛唐交往诗差别迥异。通过研究郑谷的128首交往诗所反映交往活动及其交往诗的思想内容,探讨其交往诗的思想内容及程式化的创作倾向,以此了解整个晚唐士人的矛盾心态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禅与诗歌     
禅是一种富有东方特色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禅僧善诗者颇多,有不少还出过诗集,这与唐宋文化高度发达有关。以诗喻禅,寓禅于诗,实在比念经拜佛自在得多、快活得多!寒山、拾得、皎然、贯休、惠洪等人,既是名重一时的高僧,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作诗,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琐事中,挖掘出合乎禅理的主题;善于从幽谷古寺等冷寂环境中,反映出自我解脱的思想。他们身处寂廖闲适的佛门之中,抒写的是甘于淡泊无为的精神境界。寒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诗僧,他写了六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文与禅的关系分析了惠洪文字禅的特点,阐明了惠洪对中国禅宗理论与实践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惠洪是作丰硕的一位学型禅僧。《禅林僧宝传》是在旧有灯录之外别撰记载禅门五宗名禅师“前言往行”的新型禅宗史书,不仅为丛林说法参禅提供前代的事例、可以用以启示学人的公寨语录。而且由于记载了很多活跃于晚唐至北宋社会名禅僧的传记及他们与士大夫之间密切交往的事迹,为后世了解当时社会化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 ,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该诗所言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 ,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 ,与戴叔伦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 ,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 ,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9.
奇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其他诗趣审美形态相联系而又明显不同。它伴随着宋代诗法的艺术讲求和对主体内在精神的要求,表现出反常与合道的审美特征。在宋代经由苏轼、惠洪等人的深度阐释,最终确立起独特的审美地位,进而实现以自然为旨趣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刘一 《高中生之友》2014,(Z2):53-55
正一北宋人惠洪所撰《冷斋夜话》中记载着一则白居易的轶事——"老妪解诗",说白居易每作得一首新诗就把它念给一位老婆婆听,如果她能轻松理解,即把诗录进诗集;如果诗中还有老人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继续修改,直到她能够理解为止。像白居易这样力求普通民众能读懂自己诗歌的诗人在当时是相当少见的,因为在中唐之前,诗歌所代表的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1.
瑞安是近代以来各种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孙、黄、洪、项是近代瑞安的四大家族。这里曾涌现出一批思想文化名人,洪炳文和这批名人多有交游。文章拟以此为切入口,来系统探究洪炳文和他们的交游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明刻本中,以徽刻本为精;在徽刻本中,以黄刻本为精;在黄刻本中,以刻的画为精。  相似文献   

13.
旅居香港后期,施叔青将自己对于生活了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史诗般的波涛汹涌之作《香港三部曲》,以风尘女子黄得云的传奇一生串连起香港自开埠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香港百年沧桑的殖民史和社会变迁,为后人留下一部香江风情图录。  相似文献   

14.
大慧宗杲尽管得法于圆悟克勤而成为杨岐宗的著名法嗣,但他的禅法思想与实践其实深受黄龙宗的影响。宗杲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曾前后六年师从黄龙宗湛堂文准。文准不仅以黄龙禅法悉心培养宗杲,还在临终之时特别教导宗杲向克勤学习。同时,宗杲还与惠洪、张商英、李彭等诸多黄龙宗人士密切交往,由此对黄龙禅的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刻。宗杲成为杨岐宗法嗣后,立看话禅,创大慧派,以及日常修为,都时不时地流露出黄龙禅宗的特色。宗杲从黄龙宗转向杨岐宗,又在杨岐宗中融会黄龙宗,这既反映了黄龙宗与杨岐宗的特别关系,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国禅宗(临济宗)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三德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人物,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在洪门于国内立案建党、为洪门五祖建祠纪念等问题上,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分歧,经激烈争吵而后分道扬镳,“不复来往”,他本人也从革命:叻臣蜕变为悲剧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6.
黄昇《花庵词选》新论--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评点词选的,是南宋的黄,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刘辰翁和方回。文章从黄《花庵词选》的形式、内容,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和词学发展的内在原因等诸多方面分别予以考察,探考这部词选得以产生的原因及其成就,以期学界对此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惠洪倡导"文字禅",认为语言文字是接引习禅衲子的必要工具。作为临济传人,惠洪推崇临济义玄提出的"三玄三要",将其同禅门"活句"联系起来,并认为石头、曹洞、汾阳、云门这些宗派的门庭施设与临济"三玄三要"也是相通的,"活"是它们共同的精神。让句子"活"起来的关键是句中有"眼"。惠洪论禅论诗都常常拈出"句中眼",所追求的是通过字法、句法的安排而生发出无穷的韵味。他强调:"活句"还需"活参",只有活参才能引导学者见大道之全体。追求对"活句"的参悟,不难形成对"意"与"趣"的重视,即超越一般句法探讨之上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戏剧小品成为当今最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黄宏小品表现出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特征,具有引导大众价值取向的作用。同时,黄宏小品遵循了现实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创作原则,又通过多种喜剧的表现手法,使其小品寓庄于谐,为小品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熟知程度,以及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对江苏省186名小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从小学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精神实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教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持完全认可的态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面对诸多困难;小学教师缺乏对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准确界定。因此,为确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需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创设教师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的支持环境;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指标体系,为教师教学提供可供操作的参考;培育一支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