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TOE框架理论与创新决策过程,探讨基于Agent的创新扩散模型与Bass模型的内在联系,系统归类及分析BBIM扩散影响因素,研究并构建以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为变量,个体采纳为结果的BIM技术扩散模型.利用Netlogo软件对BIM技术扩散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复杂网络上的BIM技术扩散特征及扩散趋势.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初始成熟度显著影响扩散速度,但并不能扩大扩散范围;BIM技术进步系数、网络平均度对BIM扩散起着积极稳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够削弱建筑企业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组织网络结构视角,结合小世界网络相关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对隐性知识扩散策略进行仿真和演化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组织提供较高水平的信任保障且采用知识势差优先的学习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在极短时期内快速提升并且收敛,经过长期演化达到稳态时的组织知识均衡程度也最高。由此可知,有必要在组织内部淡化基于情感的个人信任,着力构建以制度为保障的组织信任来推动隐性知识在组织内部网络上的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2):86-91
为综合分析绿色创新扩散过程,将绿色创新的扩散方、采纳方以及监管方统一于绿色创新扩散系统下,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创新扩散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动态模拟政府管制策略的变化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的监管成本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负相关,监管比例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政府的补贴和罚金措施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不一;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调控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调整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魏莹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4):123-129
【目的/意义】系统性分析知识扩散相关的模型和过程。【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知识分享型网络平台-“知 乎”网络上知识扩散的实例数据抓取和分析,提出了能够更加真实反映知识扩散的网络演化模型和扩散模型。进 而,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知识扩散模型中相关参数对知识扩散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知识扩散 实例的数据抓取和分析,确定了以BBV加权网络演化模型和Bass 扩散模型为主的知识扩散模型。通过参数分析, 确定了BBV加权网络中网络权重和Bass 模型中外部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加速知识扩散。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忽略了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都难以得到正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近年来移动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建模仿真对谣言传播群体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部 门有效应对和控制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 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最后 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谣言在前期发展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杀 伤力也最大;移动社交网络环境对谣言传播有促进作用;网络容量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大;本文模型通过仿真 验算,证明可以用于对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6.
董凌峰 《情报科学》2018,36(1):24-31
【目的/意义】现实中,网媒、政府和网民共同作用引发的舆情事件几乎涵盖所有舆情主题。为探索网络舆 情形成阶段主体研究,将系统动力学与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进行交叉,建立了基于SD的演化博弈模型。【方法/ 过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网媒、网民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探究已知变量对主体行 为的影响显著性,识别影响舆情形成阶段博弈结果的关键变量因素。【结果/结论】以“8·12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作实例背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舆情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炜  余辉  李岳峰  陆薇 《现代情报》2017,37(8):65-73
基于NetLogo仿真系统构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仿真模型。利用图形化的界面和NetLogo特有的Turtle、Patch、Link代理Agent组成网络舆情事件的复杂网络仿真系统。实现了以图形输出窗口展现网络舆情传播演化的过程,从而直观地展示了网络舆情事件的初发、加剧、爆发、衰弱至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局限在于没有考虑动态的网络关系和社区网络结构对仿真模拟的影响。本文通过仿真实践发现了在网络舆情事件演化过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也为网络舆情演化仿真提供了可视化范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推荐算法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民群体中更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现象,并由此导致群体极化、网络巴尔干化的发生,增大了舆情危机发生的风险。在网络舆情研究中考虑信息茧房现象对舆情的治理尤为重要。[方法/过程]论文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结合信息茧房理论与意见动力学,建立舆情传播的动态演化模型,并使用BA无标度网络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用户初始意见分布、意见融合阈值对各群体密度的影响,以及后续刺激、舆情波动等因素对舆情演化的影响,为网络舆情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为政府更好地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刁雅静  何有世  盛永祥 《软科学》2017,(10):115-119
基于复杂网络扩散动力学构建了社交网络情景下的新产品扩散的两阶段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微信和微博用户网络的差异化特征,最后通过多主体仿真实验发现,在产品意识的形成阶段异质性程度高的网络扩散效果显著优于异质性程度低的网络;而在购买决策转换阶段异质性较低的网络扩散效果优于异质性程度高的网络.这一结论为商家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首先结合TOE框架理论与创新决策过程,探讨基于Agent的创新扩散模型与Bass模型的内在联系,构建基于Agent的BIM技术扩散模型,其次利用Netlogo软件对BIM技术扩散进行动态仿真,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对建筑企业采纳行为的影响,预测BIM扩散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提高扩散速度,但不能扩大扩散范围;BIM技术进步系数、网络平均度对BIM扩散起着积极稳定的影响;BIM技术初始成熟度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削弱建筑企业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