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语聋教育从聋生实际出发,尊重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特点,视聋人自然手语为聋童的第一语言,主张聋教育以聋人自然手语为教学语言,在发展聋童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聋童的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校在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及认识,给国内聋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国际双语聋教育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欧洲和美国双语聋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欧洲诸国最早开办的把自然手语作为聋童第一语言的双语实验班的情况,双语教育理念在美国的持续发展,以及他们在师资培训和团队合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双语聋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语言学家与聋人群体合作,共同关注和参与聋人教育;其中一些聋人在学校或大学担任领导,还负责师资培训工作;他们都支持把自然手语作为聋童早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聋童汉语能力较低,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聋童的听觉障碍、手语、思维缺陷造成的.其实,聋童汉语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当,如聋校语言教育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对聋童汉语学习规律及聋校语文教材编写研究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为提高聋童汉语水平,我国聋人教育应尽快建立现代聋教育哲学观,科学认识聋校语言教学的特性.运用外语教学理论改进语文教学.建立手语课程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手语水平,逐步实现聋校课堂教学的沟通无障碍.  相似文献   

6.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然手语与规约手语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中国大多数聋校是以手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本文从手语的基本特点入手 ,把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并具体分析了两者的特点 ,进而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以建立聋人手语语料厍。  相似文献   

8.
家庭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听障儿童在家庭环境中产生自然的语言交流意图,家庭环境为听障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家长是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的天然协助者。家长常常在家庭语言康复上陷入一些误区,如忽视自己的地位,急于让孩子开口,排斥手语等。家长应正视自己在聋童语言康复中的地位,不要对语言康复机构的训练简单模仿,要了解健听儿童语言学习规律,克服急躁情绪并积极学习手语。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聋哑儿童学习语言是十分困难的,他们的听觉缺陷和自卑心理等都成为他们学习语言的障碍.所以聋童学习语言的途径就很狭窄,有时离开了课堂聋童就无法系统地学习语言,如何在交往中帮助聋童形成和发展语言成为当今聋校语言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聋童智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期,人们普遍认为聋童获取信息的听觉渠道的损伤,会使其语言活动受到限制,造成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低下。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智力机能是独立于语言的,因此耳聋并不能直接导致智力发展的落后。一系列研究表明,聋童非言语智力测验的成绩与健听儿童大致相等,使用手语的聋童在各种视觉空间任务上显示出优于健听儿童的能力;聋童智力测验的结果和测验工具、测验实施方式有关;遗传、社会、教育等因素也对聋童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终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语聋教育是近20年来国际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它以人为本,把聋人手语作为聋童的第一语言,社会主流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全面培养聋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中国江苏与挪威开展的5年双语聋教育实验,在聋童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介绍该实验的理论和政策基础、过程和措施、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聋童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有其特殊之处,他们不但要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手语。这就需要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聋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特教一线教学的教师,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一、从全体教师抓起,保证一个"爱"字作为特教教师,要充满爱心。没有爱心,哪有真情,教师要以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激励学生;用爱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聋哑人自然手语作为听力障碍者第一语言和教学主导语言的结构、发展和影响。通过自然手语与社会主体语言——口语的比较,分析社会语言的变化,以及社会各界对自然手语的误解、偏见和自然手语使用群体对自己语言与有听力人士的主体文化语言的一系列态度观念,以引起人们对听障人士的关注和爱护。  相似文献   

14.
<正>一、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1.手语的地位由于生理缺陷,聋人无法通过听觉获取有声语言,手语自然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手语是聋人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和表情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手语是否能算得上是一种语言,人们历来都争议不休。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上通过的《吉隆坡宣言》确定手语为聋人第一语言。确立了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2.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育是聋教育的根本,没有语言教育,聋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难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实现。语言能力是聋童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聋童的学习、生活、交往、就业无一不与语言能力相关。从这点来看,没有语言就没有聋童的一切。语言教学也是聋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语言是聋教育的目标也是聋教育的工具。语言是聋童在社会中与人沟通的工具,掌握和发展聋童的语言能力能有效改善聋童的社会交往质量。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残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自然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经常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若从聋生语文学习特点出发,处理好自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关系,就能让聋生的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当聋孩子不能开口说话、无法用声音表情达意时,他会举起双手,用灵活的手指比划出他的所思所想;当聋孩子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方块字汉字、理解汉语书面语句子时,手语就是其达到汉语彼岸的最佳桥梁;而在教师用形象的手语告诉聋孩子这些方块字所表达的意思、用确定的手势语与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词语、短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聋生就正式开始他们的汉语书面语学习之旅了。  相似文献   

17.
<正>聋童不同于正常儿童。在入学时,未受过专门的语言训练,没有形成语言,为了使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接受教育,身心得到正常发展,教师就需要让他们掌握言语。学校教育和家庭的配合,可以逐步形成和发展他们作为交际和思维工具的语言。这对聋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认识事物,与人们交际以及成为社会上平等的参与者都有很大作用。聋校教育完成这一任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聋校教育的目的是使聋童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离开  相似文献   

18.
聋校语言教育应该正确对待一切听觉障碍儿童,不管他们存在何等差异,使他们语言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聋校语言教育应该从聋童的角度来考虑所有与他们有关的教育问题,包括使用聋人教师的问题。聋校的语言教育应以科学为基础,合理解释各种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阐明聋童学语言的规律,指导教师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各种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9.
述宾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句法结构之一,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述宾结构,对于聋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聋童汉语述宾结构习得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列举了聋童汉语述宾结构异常运用的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聋童习得汉语述宾结构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聋童书面表达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促进聋童语言运用能力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聋幼儿学习的第一语言应该是聋人的自然手语,这是他们的母语,而他们所在国家语言的书面形式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聋幼儿发展最终应成为平衡的双语使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