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测评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了不同国际化方式对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外国际化经历中,出国对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海外留学则显著提升了国际化能力,尤其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最为明显;在地国际化经历中,修读国际化课程和接触外国人均可显著提升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总体上,在地国际化比海外留学对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程度更大。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应重视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体系;加强高校国际化课程和师资建设,注重提升国际化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会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武汉市十所不同层次高校的608名大学生创业行为进行实证调研,从大学生个体、家庭、高校三个层面出发,通过运用OLS、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武汉市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高校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较为显著,但家庭层面的影响不显著。此外,通过对性别和创业培训的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年级、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男大学生的影响显著,而影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则是实习经历、亲朋创业经历以及创新创业比赛机会等。对没有创业培训经历的大学生而言,个体、家庭、高校层面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而对于经历过创业培训的大学生而言,仅有性别和创新创业比赛机会对其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协同培养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总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能力各维度水平表现不同,且在民族、城乡、年级、学习和个人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学校、政策、家庭等因素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并重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研究生国际化能力量表,对中德顶尖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开展比较。结果显示,我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德国,其中在"知识与理解"和"技能/经历"2个一级指标上均显著低于德国,在"态度和价值观"上,无显著差异;同时,从二级指标来看,我国在"国际学术能力"上显著高于德国,在"世界知识"、"全球化理解"、"工具使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意识"等5项指标上显著低于德国,在"国际化态度"和"价值观认同"2项指标上,无显著差异。鉴于此,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能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经调查,我国研究生科研补助月均404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020元,硕士研究生283元,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显著;研究生对科研补助的满意率仅为34.3%;补助数额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提高37%,满意度可达到“比较满意”,提高62%可以达到“非常满意”;以补助数额为回归模型因变量,高校财力、科研能力、导师水平、背景信息、课程教学等因素影响显著;以补助满意度为因变量,补助数额、科研能力、学生收支、导师作用等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3714名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背景因素后,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效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其中有7.14%的学校效能差异来自于这种组间差异,而且城市民工子弟学校效能的组内差异要明显大于公办学校,这反映了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低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校层面因素的影响;而在考虑学校层面与班级层面的因素后,学生的性别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以及学生个体满意程度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善流动儿童个体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提高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科研能力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备能力,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课题组层面、导师及研究生个体等几个方面,谈了一下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8年<高校本专科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和<研究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扩招后我国高校研究生入学选择及其入学动机展开了分析.分析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专科毕业后表示读研意愿的学生群体的特性、研究生入学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生群体的入学动机及其结构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读研已成为扩招后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2)毕业后选择升学和选择就业的两大学生群体,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学业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高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业参与、学业成绩和经济因素对学生选择升学都具有显著影响;4)研究生入学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保持学术研究兴趣的同时,强化就业竞争力、拓展社会资本以及荻取户籍等非学术型升学导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需求未被满足是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基于对我国15所高校1 034名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研究生在自我管理、科研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需求最为迫切;研究生心理健康需求在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月可支配生活费维度上差异显著;自我支持、人际支持、学校和社会环境支持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需求的影响显著,其中研究生个体的自我支持对其心理健康需求有直接影响,人际支持、学校和社会环境支持则是通过自我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认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教育提质增效、国家发展需要、文化交流互鉴、全球共赢共生”等多元驱动下不断发展。在认知和操作层面,探索构建了“四轮驱动、四维活动、七段循环”的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行动框架,基于该行动框架,提出了天津大学研究生国际化教育“CREATIVE”计划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介绍了取得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能力视角出发,通过设计、梳理调查问卷剖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基于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活动能力、综合知识更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成果展示能力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合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实证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提升;自身因素、教师因素、课程设置因素、学校因素均会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自身因素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大,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究生性别、研究生类型和院校类型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教师引导研究生参加自己的研究项目,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完善研究生科研奖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阵地,在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被赋予了重大使命。基于对全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113县调研数据的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效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西部学校、县镇与农村学校的家长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性更高;家长层面、学校层面、上级行政部门层面的因素均对家校合作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长层面的因素影响最大。建议进一步明确学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细化分类指导,尽力做到“少而精”“以点带面”;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指导服务转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教学是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基于长期以来我国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为提升非专业研究生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质量以及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8,(5):36-45
本文基于江苏、湖北、云南3省12县24所农村学校57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学校因素、地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在教师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地点、子女就学状况等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工作因素中,与领导的关系、晋升机会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地理位置变量对其流动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地区因素中,地区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社会因素中,社会压力、教师对自身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4个层面中13种因素对我国大学生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掌握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呈显著正向影响;社区教育对大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媒体教育对于大学生掌握社会灾难知识的影响较为显著,但作用机制不具备普遍性;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母亲受教育水平、城乡因素等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家庭、自我、社区、媒体等5种教育有机联动的大学生灾难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家庭灾难教育意识和能力;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强化媒体在大学生灾难教育中的推动作用;深入挖掘社区灾难教育功能;针对农村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开展差异化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之下,学生国际流动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制度与经费双保障、教师与课程国际化双支持”的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调查数据,研究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流动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高校制度与经费保障对于地方高校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的学生规模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流动受到教师背景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的影响,海归教师在教学与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发展,课程国际化则是地方高校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多元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依托《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课题组数据,分析了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学术交流类型多样,学生对交流机会及交流收获总体满意。博士生学术交流动机以兴趣为主,虽然这对培养学科视野、学术热情、热点捕捉和学术沟通能力等帮助较大,但博士生学术交流深度明显不足,境外交流机会也十分欠缺。在影响因素方面,个体因素中的读博动机、求职意向、学习投入和硕士院校,组织因素中的学校层次和学科类别,交流因素中的交流动机、交流主题、交流形式和交流制度等,都与交流频次显著相关。因此,为改善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高校应“继续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提高博士生学术交流的质量”“加强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健全境外交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作规避就业压力的理想选择,新一轮"考研热"如期而至。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考研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个人能力类、家庭类、社会类及价值判断类因素的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毕业生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各层面提出了参考建议,并提出了"提升能力、多方引导"下的毕业生行为选择优化的理论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交往能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五大能力之一,本研究以我国苏州市的测评数据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和层面来呈现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之交往能力维度的测评结果。研究发现交往能力与其他维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均存在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不同年龄、性别、学校和区域的学生交往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受到个人背景及同伴关系、家庭背景、教师和学校因素的显著影响;交往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等生活结果变量也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启示是:亲密的同伴关系是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应有之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校氛围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助力;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发展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研究生职业期望的现状及其与家庭经济压力、自尊的关系,对1673名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生职业期望重要性排序为自我发展、稳定性和声望地位;家庭经济压力对研究生职业期望没有显著影响,自尊水平对研究生职业期望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公平正义的职业发展环境建设,加强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护,同时学校教育层面应加强对学生自尊水平的培养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