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推进高校社科联建设,有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社科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可以说,高校社科联是一个具备学术性和群众性的社会团体,是学校和全校社科工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为应对新形势下高校社科联建设面临的挑战,文章对高校社科联建设的内涵进行梳理,进而根据高校社科联建设面临的学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术能力、加强咨政服务和积极推动科普宣传等对策建议,以提升高校社科联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红秀 《高教论坛》2012,(6):135-137
高校社科联的悄然升起,无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整合,还是对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社科联的发展历程较短,在探索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帮助高校社科联走出困境,探索其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襄樊学院学报》2013,(4):83-83
2013年4月12日上午,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宏兰,《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副主任郁知行,省社科联办公室杜成忠等一行专程来湖北文理学院调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并举行了座谈。襄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刘群等同志陪同调研。湖北文理学院副校长王为一教授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刘宏兰主席一行,并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和取得的社科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主  相似文献   

4.
吴静  颜吾佴 《成才之路》2013,(22):I0002-I0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材、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出发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科、层次、年龄三方面构建起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200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工作会议于7月29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发表书面讲话。会议着重就如何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袁贵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而且应该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袁贵仁强调,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国际眼光、先进理念,真正按照世界先进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大…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农业自然科学"比翼双飞"十分必要。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强,学科优势不明显,队伍建设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明确发展方向,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开辟发展路径,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科学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农业自然科学"比翼双飞"十分必要。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强,学科优势不明显,队伍建设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明确发展方向,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开辟发展路径,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科学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高校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中,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注意把握好“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大力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讲话,对于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章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龙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发展对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重大的议题,迫切要求给予有力的回应。龙岩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可归纳为六大研究体系,从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入手,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学科范围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龙岩的社会科学研究可着重加强社科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工作,健全体制机制,抓好重点工作等,以提升全市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肩负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高校文科学报工作要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意见》精神落实到办刊的整个过程,为繁荣和发展高校社科学报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行素质教育、巩固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基础比较薄弱,素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行素质教育、巩固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基础比较薄弱,素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通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行素质教育、巩固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基础比较薄弱,素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由于理工科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工科学术评价机制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哲学社会科学一直以来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存在着以理工科学术评价的标准来裁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现象。要形成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在尊重学科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主体,完善评价方法,规范评价程序,健全评价规则,促进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进一步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和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 ,是北京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应突出重点 ,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应围绕中心 ,大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研究和推进工程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应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工作机制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应抓住关键 ,继续实施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断加强理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法,其具体表现形式即同行评议法、引文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同行评议的优点在于定性但主观性较强,引文分析的优点在于定量但很难对学术成果的层次进行区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该是发展的方向。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术评价与社会价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出同行评议、引文分析、预期需求、现实效益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和社会经济相结合,从更宽广的研究视角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进行价值影响与效益评估,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要“社会化”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