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崔莹 《今传媒》2011,19(3):56-57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每一个普通大众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热点话题的便利,激发了大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愿望,满足了大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话语权诉求,公民权利通过网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公民通过网络行使着自己的权利督促着社会问题的解决体现着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民主,而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自由大众也表现出理智的缺乏扭曲了事实的本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害,构成了多数人的暴政。在大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中,媒体作为舆论的引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于新闻传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将直接影响着网络民意的走向,择取正确的传播策略保持新闻传播的敏感性才能有效规避网络暴政的风险,促成网络民主的形成,推动中国新时期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欧阳霞 《青年记者》2012,(24):39-40
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传播的新时代,言论和新闻自由切实走向了每一个公民,公民运用网络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为网络多数人暴政、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颖  齐超 《东南传播》2012,(1):99-101
网络媒体自诞生以来,已经深度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以其匿名性、开放性、无权威性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观点和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的看似民主的空间。近年来"网络民主暴力"事件呈愈演愈烈之势,网络最初所标榜的"民主"已经沦为"多数人的暴政"。基于此,本文将在探讨"网络民主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在传播伦理的视域下探讨网络民主暴力的性质、成因及其与传播伦理的互动关系,并提出解决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言论的开放使得网络似乎具备了公共领域的形态,并成为了民主和参与的论坛.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频繁发生却预示着这一期待的落空:充斥着"多数人暴政"的网络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本文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阶段--网络讨论入手,通过对网络讨论品质的具体考察来探寻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人肉搜索"导致网络暴力的内在原因,认为"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之间存在着结构依赖关系,二者互为幕后推手,一步一步地将当事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进而引发了"多数人的暴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网络民意的"匿名制服"效用极有可能导致"假民意"的流行,并为那些偏离常规的行为提供某种合法性和不可控性,出现"多数人暴政"的危险。因此对网络舆论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中国民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受到压抑的民众社会参与热情得到释放。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这些新兴词汇的误读也越来越深。本文旨在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的误解现象进行辨析。本文认为,网络民意不等同于民意,群言一致并不代表民主,网络民主只是中国民主的辅助手段,言论自由也并非无限制的,多数人持有的观点并不一定就代表正确,更不能代表公意,网络民主应该作为现实民主的辅助工具,起到批判性的力量而非破坏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闻批评是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种重要体现。开展新闻批评,是人民的一种权利,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形式。新闻批评能否充分开展,社会效果如何,都同公民、尤其是社会公仆们的民主意识,以及政治体制民主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强烈的民主意识,完善的民主制度,是新闻批评开展和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强烈的民主意识,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群众——社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广大干部——社会公仆的民主意识,是开展新闻批评、发扬人民民主的思想政治保证。在当前条件下,干部的公仆意识的有无和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网络传播在信息交流上空前的开放性、互动性所带来的自由与平等感,使其与人类的民主化理想产生了天然的联系。但是,科技的进步并不一定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对等,技术也不可能自行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网络空间信息流通的全面开禁,使民主社会需要具备的多个、独立的信息来源有可能得以实现,但信息差距和两极分化,使网络民主变成少数人的特权;虚拟空间实质上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颠覆;网络在实施直接民主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力”和政客对选民的操纵;在网络时代,一种由技术专家产生的更为隐蔽的权力集中现象已悄然降临,以至于可能在未来造成技术专家在政治上的专权。  相似文献   

11.
项君雅  洪悦 《大观周刊》2012,(45):93-94
舆情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而网络舆情是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介迅速普及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兴事物,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2.
民意与“多数暴政”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是种什么力量?民意同社会舆论有区别吗?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把尊重和反映民意作为决策的依据,但也有人贬低民意的作用,认为民意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提出民意是不可宣传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各种网络媒体手段表达自己对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诉求。网络舆论凭借其自由化的表达,及其体现出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让人们觉得民主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技术性等特点诱使网络舆论出现了非理性、随意性以及参与主体被弱化等影响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倾向,又让人们觉得民主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扩大网络民主参与的主体,构建民主的对话环境,使得网络舆论朝着规范化、秩序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促进民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许多媒体都开办了百姓问政栏目,增加了基层声音在参政议政时其话语权的权重。媒体本身是社会舆论的代言人、百姓呼声的扬声器,问政节目的设置,在强化媒体此种职能属性的同时,也推动当下社会民主进程、共建公民社会的步伐。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问政"方面实现了"联姻"后,对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媒体问政戳到了懒政与庸政的痛点上,通过媒体问政,社会已经初步尝到了民主和公开的甜头。  相似文献   

15.
秦润施  韦文杰 《新闻世界》2011,(10):134-135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它"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逐渐兴起。本文从意见气候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影响、权利中介中的信息等角度分析网络民主的形成机制,进而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行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民主对现实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金金 《东南传播》2012,(11):79-82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不仅拓宽了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途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新方式,推动了我国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然而,网络民主也给我国社会管理也带来了一些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政府部门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矛盾防范和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进行舆论引导;培养意见领袖,建立公共对话平台;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网民也需要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价值对社会和谐的建构作用 建言献策,促进政策科学和民主。社会和谐意味着以人为本,凸显出人的主体地位,社会和谐中的网络舆论价值的实现不是一种声音的表达而是多种声音的共鸣,体现着政府和公众关于国家建设和处理社会事务的共同意志。网络舆论是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是公众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档案馆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对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却面临困境。当国家档案馆被纳入政府依法行政框架和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之下时,公共服务应当成为国家档案馆角色定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由于网络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及时性、开放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人们希望网络可以打破政府的权力和知识垄断,打破经济势力对网络的控制,从而把人们带入一个拥有广泛政治参与的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之中。然而,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的发展受到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控制,它的发展并不是自由和随意的。“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网络所具有的自由开放等民主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使人们对网络的发展寄托了乌托…  相似文献   

20.
书也有种类之分,有一种书,积累的是多数人所未知的知识,这种书是科学和民主的先行;而另一种书,往往重现了人们所不了解的真实历史,这种书能点燃社会的理性之光,并且照亮后来的坎坷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