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众传媒通过对议题的选择、报道,发挥引导民意的作用。但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里,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地传播信息、引导民意,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以苏丹红事件”为例, 探讨、分析这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众在参与社会监督、舆论批评的过程中,生产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当代中国民意舆情的重要表征。然而,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对于这一本源性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媒体认识自身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29日,李昌奎被执行死刑.一起沸沸扬扬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背后汹涌的民意(网络舆论)是否影响了公正审判,再次引起人们深思①.连同今年密集发生的"天价过路费案""药家鑫案"等,重重拷问之下,各界都该反思:是司法"遵循"了民意还是民意"绑架"了司法?面对这个问题,传媒人与司法人经常会给出不同答案.到底怎样的感受更接近现实,我们不妨先看一项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现今已不仅仅是人们常用的学习和工作工具,而渐成人们的生存依赖。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网络言论自由权,层出不穷的网络民意表达也随之涌现。但当今网络民意的表达总体上呈现出口水战多而理性争辩少、宣泄情绪者多而负责任地提意见者寡的现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帕特里夏?华莱士认为,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更倾向于赞同对方的观点,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要比现实中表现得更为冷  相似文献   

6.
张端 《报刊之友》2012,(11):122-123
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之间是相互表达、相互依存的关系。媒体既是民意的传播平台,又肩负着对民意的舆论引导功能。因此,大众媒体的观点必然是在反映民意的基础上,正确客观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现。本文从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的解读入手,详细分析了二者的特点与区别,并提出了在媒体观点的表达过程中既要符合民意,又不能一味迎合而导致失去正确立场,沦为民意裹挟的工具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7.
了解民意、反映民意以更好地为民众服务,是政府和媒体共同的任务。而在信息化时代,了解民意、反映民意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政府还是新闻媒体都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而创新了解民意、反映民意的方式方法。金华日报从融入QQ群、引领QQ群入手,从  相似文献   

8.
民意是国民意识、意志、意愿的统称,①是国家的立法基础和政府的执政根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民意的表达通过网络寻求到一个更加直接、便捷、充分的平台,网络民意也随之产生。②网络时评意见领袖作为网络民意的代表,集中反映出网络民意的流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了解网络民意的有效途径。本文期望通过对网络时评意见领袖的分析,研究其对网络民意和现实民意的影响,为构筑有效的社会沟通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新闻?定义很多,但我们可用八个字加以概括:世态世相,人生人情。可见,社会新闻的着眼点首先是“人”。社会新闻也是党和政府倾听民声民意,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一 舆情这个词汇目前正在成为中国政治中的一个关键词.尽管中国还没有盖洛普那样的民意调查机构,但是,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看上去民意这个古老的词汇正在逐步焕发它的青春.说到舆情,就会联系到舆论.那么,舆论和舆情是什么关系呢?现在可以看到许多人研究舆情,不过,他们似乎有意或者无意忽视舆情和舆论的区别.当很多人说舆情时,他们更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使用这个概念的.而舆论的概念更客观,更平等.如今中国的许多地方有舆情监控机构或者说是研究室.在目前的中文语境内,关注舆情通常包括了体恤民情和关注民意,特别是对群体事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两会"年年报,年年出新招。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创意创新?如何充分传递民声民意,将节目做活做精?笔者从安徽卫视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策划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做了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端 《中国广播》2013,(2):88-88
民意,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或现象所持有的大体相近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称。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之间是相互表达、相互依存的关系。媒体既是民意的传播平台,又肩负着对民意的舆论引导功能。因此,大众媒体的观点必然是在反映民意的基础上,正确客观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现。媒体观点,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表达出的具有倾向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陈淼 《新闻世界》2012,(5):123-124
网络民意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借助或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所反映、表达、实现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本文以杭州I飙车案为例,分析网络民意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就如何看待网络民意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网络民意"的规制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以独特优势塑造了新型社会舆论空间,提供了一种全新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它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社会事件交互作用下传播技术作为另类表达通道的表现,是当前数字化信息社会中公众民意表达的便捷渠道.  相似文献   

15.
6日晚.省委书记李鸿忠到湖北日报编辑部看望慰问夜班编辑时,在电脑屏幕里看到即将出版的民生关注版块《民生民意》版样,特别建议将“民生民意”改为“民意民声”。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众的心声,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指向。省委书记对民意民声的关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17.
刘宏 《青年记者》2009,(13):23-24
客观地说,网络肯定是反映了一部分的民意,只不过它有可能代表了模糊的民意,是需要分析的民意,它远远没有民意调查数字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客观地说,网络肯定是反映了一部分的民意,只不过它有可能代表了模糊的民意,是需要分析的民意,它远远没有民意调查数字这么简单. 信息和观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民意一词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用来迷惑大众的政治概念,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陕西读者有什么愿望希望通过在陕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反映?从3月初起,三秦都市报与网易新闻联合推出“民意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