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教学效率效果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沿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束缚,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一、大量读写,积累写作素材部分初中学生畏惧作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是感到"无话可说"。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通过大量的读写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  相似文献   

2.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让学生重视材料积累,丰富写作素材;还要从作文的立意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训练,强化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快乐写作”,就是写作主体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事物和表现事物,是一种充满快乐的个体行为,写作主体因快乐而写作,因写作而快乐。文章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批改等方面,对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进行阐述,论述让学生快乐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但是作文依然是许多学生心目中的"老大难",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平时学生不注意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导致写作的时候脑袋空空,不知道该怎么填充作文内容,对作文的写作结构更是一团乱麻。其次,很多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为了写作进行写作,却不注重写作过程中文章的反思与修改,需要教师从写、改并重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秀春 《考试周刊》2011,(28):76-76
作文教学可从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和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勤读多练,善于积累,展现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7.
我们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时,必须关注作文的主体——人。作文,就是人思维的反映,作文是有情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从人出发,就抓住了作文的主要矛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文章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学生们写作文,最大的难处是没有可写的,无话可说。这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写作材料,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呢?主要靠积累,积累是表达的基础,积累越是丰富,表达就越具有深厚的基础;如果没有积累,那就不可能有文章,因此写作当自积累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活的积累(写作材料的积累)和知识积累(表达方式、技巧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原因,从学生方面说一是读书少,二是对生活缺少观察;从教师方面说则是指导过偏、要求过高、批评过多。要克服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首先是让学生多读书看报,注意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其次是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写多练,以量变促质变;再次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多鼓励,在写作上多诱导。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学生平时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反映,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思想情绪等告诉人们的方式,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实际就是一种交流。但现在有些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对作文兴趣不高,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为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云艳 《河北教育》2005,(13):37-38
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可要写好一篇作文谈何容易,听,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便“唉”声一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撷取生活中的浪花,对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增加作文写作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加强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基础学科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写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作文的创新教育就是要还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写作的空间,使他们从自身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中,从真实的触发灵感的发表欲望中,通过写作尝试,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作文的知识与技巧,形成写作能力。文章就是试图从这个视角,谈一谈对作文教学创设四"真"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锻炼写作能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15.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需要创新,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努力求新。1.选题求新颖。学生作文缺少创新与作文题目的设置和要求有密切关系。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6.
戴召平 《现代语文》2004,(10):46-46
作文难,难作文。这已是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共识。缺少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素材已成为当今写作课中毋庸置疑的事实。这种怪现象的形成和存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素材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写作课题的提出是针对学生作文而言的。写作不是作文,但作文可以是写作。要使学生作文进入写作的层面,必须使其具有个性,具有独立创制的特征。这其中的问题很多,但最要紧、最直接的就是作文的命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加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修改水平,才能有效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很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写作素材或者不会运用素材等。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培训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修改水平,从而写好小学语文作文。  相似文献   

19.
孙云 《考试周刊》2013,(97):48-48
<正>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写作的门槛,对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提高一个层次。教师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写作呢?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作文整体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素材、写作技巧、作文修改方法,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一、摘抄课文佳句,丰富语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累词汇、加强背诵的要求。如何积累词  相似文献   

20.
范文莱 《现代语文》2007,(3):121-122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感慨。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是不高兴。即使勉强交的作文,味同嚼蜡。究其原因,主要是脱离生活,素材缺乏,感情不真实。如何提高作文的兴趣和水平,还要从写作的基本要求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