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厦门市海沧区小天鹅幼儿园倡导"生活艺术生态文化",践行"生活艺术教育生态"理念,追求"给幼儿生态艺术起点"的办学宗旨,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让课程回归生活;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阳光幼儿"当作不懈奋力的教育追求;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影响力,推动园所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幼儿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始终致力于幼儿园艺术文化的探索和实践。我园开展艺术教育项目有:舞蹈、3Q美术、体智能、跆拳道、音乐美学、阅读等艺术社团活动,以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  相似文献   

2.
闫丽 《考试周刊》2011,(66):228-2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传统的美术区域活动往往是在活动室的某一特定区域内进行局限性较大的“车厢”式活动,且幼儿大多在桌面上进行互不相干的活动。为了避免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我们努力提供全方位开放的活动空间,利用班级、户外、天台等创设不同的艺术体验馆,打破班级限制,让幼儿自由选择艺术场馆活动,我们称之为“快乐小镇”美术区域活动。我园“快乐小镇”美术区域活动以“快乐、自主游戏”为宗旨,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努力将美术创作经验与幼儿的游戏相结合,构建生活艺术大联盟式的美术游戏区,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多元艺术文化,支持幼儿的艺术创造与表达。  相似文献   

4.
林蔚 《天津教育》2023,(20):159-161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在美术教育获得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得到了有效拓展,其中绘本以其图文结合的形式和内涵深远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而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幼儿审美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引导幼儿感受、懂得身边美”“鼓励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以及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5.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也是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新《纲要》把“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作为艺术教育的第一目标;把“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6.
论幼儿舞蹈的创作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云南教育》2001,(14):45-46
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儿童舞蹈可以分为“幼儿舞蹈”和“少儿舞蹈”。作为幼儿师范教育工作者,我着重研究的是幼儿舞蹈编导这一课题。经过多年的幼儿舞蹈编导创作实践,我认为幼儿舞蹈主要有三个艺术特征,那就是“游戏性”、“童话寓言性”和“寓识于趣”的特性。在幼儿舞蹈的构思和编导过程中,我始终以这三个特征,以幼儿生活为题材,以儿童心理情趣为依据进行创作。下面,我就这三个艺术特征谈谈幼儿舞蹈的构思艺术。   一、寓教于乐的“游戏性”是幼儿舞蹈的本源性特征   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是人类早期第一个本源性的文化方…  相似文献   

7.
新《纲要》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星烨 《成才之路》2014,(20):60-60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更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生活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弥漫的艺术,源于大自然。幼儿对音乐的渴望和需要也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就能够满足的,这就可以将音乐活动中的各个内容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幼儿生活音乐化。但生活音乐化有什么意义,又如何使得幼儿生活音乐化,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一、“幼儿生活音乐化”的重要性(1)幼儿生理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应该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幼儿艺术教学情景主题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雯 《学前教育》2009,(11):34-35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当前许多幼儿园往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时,常以分科教学为主,把重点放在技艺、技巧的掌握上,仍将幼儿艺术教育视为“纯粹艺术”教育,造成受教育者对艺术活动失去必趣,缺失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多维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的知觉和心理受“视觉文化”的影响.对商业广告、前卫艺术、生活时尚等成人事物非常敏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应以艺术教育为媒介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艺术教师必须完善自身艺术素养.增强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下艺术的发展状况.比较、认识、欣赏和评判“视觉文化”(商业艺术)的优与劣.以艺术教学为手段.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935名幼儿园教师展开调查,以考察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揭示其健康教育培训需求,为学前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供实证依据。结果显示: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水平适中,其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得分最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得分最低;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教育背景、转岗状况、从教意愿和园所级类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的重要因素;“≤30岁”“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转岗”“非主动选择”和“非一级一类园”构成影响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水平的风险因素。未来应在学前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加强幼儿健康知识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职后培训重视分层设计,通过多元化途径实施;发挥园本教研功能,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基于现实诉求的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以有效、迅速提升幼儿园教师健康教育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Postmodern pedagogy is constantly confronted with Lyotard’s condemnation of grand narratives found in the philosophy of modernity, on the basis of which basic patterns of moral education were developed. In searching for new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how education can prepare individuals for life in an age of late modern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dea of approaching identity and mo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 in the latter,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theoretical notion of aesthetics as ethics of postmodernity. In an age in which artistic creativity is deemed less important than acquiring competences aimed 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a clear answer as to why and how different art practices may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 child’s personality.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meaning of artistic experience in general education, one must seek arguments supporting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meaning of artistic experience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both the artist and the art recipient with the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fulfilment. In this context, Aristotle’s concept of mimesis and its role in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 is emphasised as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with some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ject in Kindergarten Vodmat, Ljubljana, Slovenia, using the inductive educational approach and art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nrich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尝试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儿童全面发展"五对概念十二个范畴"的内涵建构,具体包括:(1)儿童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2)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心理学、脑科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3)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4)儿童艺术与审美发展的艺术学、美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5)儿童健康与安全发展的人体运动学、营养学、安全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以及儿童大脑与身体发展的脑科学、生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对深化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予以探讨,为更加全面地把握育人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并为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essay, David Hildebrand connects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o Dewey's wider corpus. Hildebrand argues that Democracy and Education's central objective is to offer a practical and philosophical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needed to live a meaningful life, and how can education contribute? He argues, further, that this work is still plausible as “summing up” Dewey's overall philosophy due to its focus upon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crucial concepts connecting Dewey's philosophical ideas to one another, to education, and to democracy. He opens the essay with a brief synoptic analysis of Democracy and Education's major philosophical ideas, moves on to sections devoted to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and then offers a brief conclusion. Some mention is made throughout about the surprisingly significant role art and aesthetics can play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以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了"教育质量"的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政府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小学化"倾向严重以及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妥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必须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力度,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农村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幼儿身体发育成长、感知觉以及情感发展、语言和社会适应性以及个性发展的基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城市化”倾向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背离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忽视农村学前教育地域特色。农村学前教育回归其基础性、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克服发展落后及幼儿园“小学化”、“城市化”的倾向,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教育过程中的时机选择和突破口选择都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艺术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教育对象视为鲜活的个体生命,关注学生人生需求,解决学生成长问题、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围绕人、情、魂等三个层面育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生动体现,做到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提供广阔场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方超  黄斌 《教育学报》2020,(1):73-82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成就发展的现实影响,讨论“去小学”化的现实必要性。结果发现:接受学前教育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青少年在学业表现、家庭特征与个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Logit模型发现了家庭人力资本存量、经济资本以及家庭规模均对学前教育参与率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但农村青少年的学前教育参与率相对于城镇要低2.3个百分点,显示出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倾向得分匹配法揭示了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提前接触小学教育内容并不能帮助青少年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