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即陌生人,提醒教师以崭新的观点重新审视过去理所当然、千载不变、习而不察的"日常世界",去觉察未曾留意的细节和未加质疑的习俗,以新奇、探究、深邃的目光审视自己所存在的真切的"生活世界",开启一场新的意义建构之旅。重新思考"教师是谁"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在陌生人的视域下,揭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追寻教师自我存在;联结知识与个体的生命体验之间关联,明晰知识是人类参与世界的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解放人类,让学生在自由地选择中成为自我,帮助学生唤醒其沟通自我的需求与能力,将学生带至更澄明的存在。借以新的视界重新意识、体认、觉察"教师是谁",以期打破穿透习惯的惰性,寻求超越时间和经验中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拉康"镜像理论",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途径,主要描述人类通过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的过程。本文力求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及其他媒介与"镜子"之间关系的简要分析,总结出媒介作为镜子的三个基本特征:凝视、认同及幻象。  相似文献   

3.
"独白"式教师专业发展思维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控制教学、控制学生、控制知识的技术思维,因其内在的偏执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陷入机械、孤立、平面化、单向度的困境。基于"对话"视阈,从对话、建构和创生等思维取向重新审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强化教学反思,突出教学的自我理解,构建教学共同体等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独白"到"对话"的思维转换。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教师观的基本思想是教师"真我"理念。为试图解决现代性危机下技术理性冲击所带来的教师内心失序问题,帕尔默呼唤教师"真我"的复归。教师"真我"是教师本体意义上的真实与完整,得益于教师充分的自我认识,指向自我本质的觉察和灵性的解放。帕尔默关注教师作为整体人的发展,在以人学为基础的教育视域中重新解读教师"真我",教师"真我"表现为以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为特征,以在悖论中把握统一为旨归。塑造教师"真我"是优秀教学的前提,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活中守护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杨海波 《人民教育》2013,(Z1):43-45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创造力和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师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追求,是教师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内涵式发展。生命是一次旅行,"与谁相遇"是如此的重要。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在教育哲学视角下审视"相遇"命题,不难发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上有三个最重要的"相遇",那就是与职业的相遇、与学生的相遇、与自我的相遇。也许,我们在漫漫一生之中都在期待与以上三者的"美丽相遇"。  相似文献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肩负着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然而,随着新时期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对为人师者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时代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教师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智慧的教学专家,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专家。因此,教师应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努力充实自我,争取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新教师。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反馈镜",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毋庸置疑,教学反思就是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端正"注视窗",才会有效激活教学实践这一面面"对比镜",才会悄然呈现反思过程中的"提升镜""优化镜""创新镜"……教学反思才会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助力器""动力泵"。  相似文献   

8.
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世界中,缄默知识要比显性知识显得更为根本。教师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活动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往往被忽视,这也是导致教师教育活动低效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缄默知识理论,要实现教师教育效率的提高,我们必须实现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的协同,必须重新审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审视了马克·吐温作品中创作的一系列"陌生人"形象,发现这不仅仅是作家进行小说创作的文学手段,而是"陌生人"具有三重内涵:漂泊无依的"异乡人"、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和个体存在的"寂寥人"。作家的思考由己及人、由个体到整体,"陌生人"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是他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由此,"陌生人"所承载的最核心的形象内涵是马克·吐温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教师自我评价策略:促进专业发展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课程对教师开展自我评价促进专业发展的要求,在对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探究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存在困难原因的理论剖析基础之上,构建了三个指导教师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的相应策略:一是解除"自我屏蔽",打破习惯思维和潜在信念;二是接受学生反馈,了解教学的"不同世界",超越自我循环;三是打开"教窀的门",邀请同行帮助进行自我评价,寻找外部参照.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  相似文献   

12.
邵怀领 《中国教师》2008,(16):18-20
<正>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教育力"的主要场所,理想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填充和获取为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知识的仆从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教师才会由"代言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为此,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一、道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意思很简单:"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这就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完善他们独立的人格。这样的话,认识和发现儿童,将会是教师的大学问、真学问、难学问,需要教师从儿童完整的世界入手,在完整中重新发现儿童的真实性,寻找"教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14.
优秀教师需要培养,专家型教师更需要培养。为此,要创生"催化"机制,做大"校本培训",做优"校本教研",做强"校本科研"。这样,才能打开教师审视教育的视野,生成教师行走教学的智慧,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中,和学生共同发展,去超越过去、超越经验、超越积累。一是用机制激活教师。"请名师引领、和同事对话、对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策略。要缩短教师的成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我,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学生观和人才观,重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上有三对关系至关重要:教师个人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自我。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师教育信仰缺失,与职业"不遇";二是教师教学智慧缺席,与学生"偶遇";三是教师的自我定位迷茫,对自我"陌生"。相应地,教师要达成自主专业发展,也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安顿"自由的灵魂",坚定教育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提升教育智慧,培育职业幸福力。二要直面"童年的倒影",以宽容、欣赏、敬畏的心态,捍卫学生的童年。三要发现"未知的自己",努力成为思想者,成为成长者,成为自觉者。  相似文献   

17.
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我,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学生观和人才观,重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8.
教师倾听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活动,智慧是其内在和必然的品性,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个体的完善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性倾听。教师倾听的"智慧"品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的敏感性、理解力,对学生的关怀力,对知识的贯通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聆听学生,谛听自我,细听"他者",教师倾听的"智慧"品性能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冯堂冲 《考试周刊》2014,(58):29-29
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处处闪烁学生的智慧。教师应重新审视课堂,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更好地发展学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不妨尝试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让"教室"成为"学室",达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的佳境;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意识。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变现代与传统的"单一"为"整合",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让"智慧之花"开得更广,更美。  相似文献   

20.
陈明  范金泉  国星 《教书育人》2013,(19):32-34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创造力和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师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追求,是教师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内涵式发展。生命是一次旅行,"与谁相遇"是如此的重要。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在教育哲学视角下审视"相遇"命题,不难发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上有三个最重要的"相遇",那就是与职业的相遇、与学生的相遇、与自我的相遇。也许,我们在漫漫一生之中都在期待与以上三者的"美丽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