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责任伦理学是在责任这个纯粹要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以理性为前提,以规律为基础,以自由为目的,关涉到人的行为、幸福、德性、上帝存在、灵魂不朽以及道德形而上学、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等方面的。在康德之后,黑格尔、叔本华、韦伯、萨特、尤那斯等人在康德的责任观基础上各自建立自己的责任伦理学。而对待这种责任伦理学在任何时代都应有一个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将责任植根于社会生活,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来扬弃它。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的伦理学中,责任和自由是两大基本范畴。康德从责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约束性出发,指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康德通过三个命题分别就责任的动机原则、形式原则和(责任的)尊重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证。康德责任观的终极关怀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康德以责任与自由为核心建构了责任论伦理学体系,责任教育思想则贯穿于体系之中,康德遵循理性批判之理路对责任教育的内涵、依据、原则、方法及目标等进行了系统阐发,以哲学思辨的伦理意蕴展现了责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责任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主题,学校责任教育的提出体现了教育的本体论意义。康德的责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责任问题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当前学校责任教育的问题在于它是行为指向的、自由意志缺乏的、规训为本的以及完全无我的。以康德的责任理论为观照,学校责任教育应明确责任的本质、珍视人性的尊严、尊重其阶段性差异、从自己出发、在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价值理念、目标定位、核心内容、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对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的三条建议:一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为基础,坚持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文化传统;二是以美国责任教育基本内涵为参照、丰富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基础理论;三是以美国责任教育实践模式为对照、优化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责任、责任观的涵义入手,指出责任观是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大学生责任观淡化的现状,通过归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责任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构成了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因为道德以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则意味着责任。面对今天教育责任的缺失、边缘化、失衡和误读,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和缺乏自由的现实,本文拟对康德的责任思想进行解读,以  相似文献   

8.
责任思想是康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康德以善良意志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道德三个命题的分析,系统地对责任进行了阐述。继而康德从责任概念出发,并以责任概念为线索,对现代社会本质问题的剖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燕 《江苏高教》2003,(3):97-99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责任观的教育既是现实之所需 ,又是国际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 ,利他观念较为缺乏 ,集体责任观还处于他律阶段 ,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也有待提升。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 ,对当代大学生展开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学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师的社会责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而出现的。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引发了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增多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进而导致教育责任的严重失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的责任分担,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肩负起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责任,对于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就当前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社会责任观、集体责任观总体上处于不自觉状态,有待教育和提升。高校应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建立"一体两翼"的责任观教育模式,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频频自杀现象给生命责任教育缺失发出警示。青少年对生命的困惑、挥霍和厌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对生命责任的无知而丢失了人之为人的灵魂——生命的意义所致。生命责任教育让青少年“活在责任和义务里”,感受社会生命的意义,自觉抵制因为狭隘的“自我价值”的失落而带来的无可名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责任感具有层次性,因此旨在提升青少年责任感的责任教育就具有层次性,其表现为从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教育到时家庭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教育再深化至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最后升华到对人类和环境负责的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践履能力却未能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全同步,这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不相符合的,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责任观教育提上日程,由于责任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再加上高校大学生的责任观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责任观教育,经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改进以及载体的拓宽等等方式来适应责任观教育的发展要求,将责任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来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一、学校实施德育责任教育的必然性 1.道德责任及其前提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康德把道德责任称为伦理义务,并把义务区分为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责任作为一个普遍的人性概念和社会伦理概念,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责任来源于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身行为和活动确定的,在内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责任加以哲学的思考和伦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是辩证统一的;爱是责任之源,道德是责任的基础;法则和法律对责任具有强制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义务的前提,服务是责任的宗旨;责任能力的取得要靠学习和教育。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其责任观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7.
陈维 《培训与研究》2001,18(5):111-113
一个国家的公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关系到该国的前途和命运,它也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潜力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惑的过程,道德就是履行责任,不论道德教育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实际上就是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意识是其根本所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应以"主体--发展性"的德育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浅析萨特的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突出代表,他的自由思想和责任观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他的责任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自由思想上的责任观,其责任内涵有许多矛盾和欠缺之处,通过对他的责任观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责任的内涵和它的作用机制,从而让人们更加自觉自愿而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各种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9.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公民既是权利承载者,更是责任承担者。公民资格(citizenship)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有什么样的公民资格观,就有什么样的公民教育。正统公民资格观是一种作为权利的公民资格观,这种培养“权利公民”的公民资格观过于强调权利而忽略了公民资格所蕴涵的责任。出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诉求,当代西方公民资格观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品质,即关注“责任”,注重“责任公民”的培养。随着由作为权利的公民资格观到作为责任的公民资格观的演进,培养“责任公民”成了当代西方各国公民教育的共同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